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民李宏志
小民李宏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3,382
  • 关注人气:2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话连篇

(2007-04-12 20:59:58)
标签:

酒话

连篇

分类: 散文
          http://canyin.168g.com/upfiles/200673/200673144120_c76b04297c5c6584a8affe7bc2418ea2_0.jpg   

第一次把酒倒进自己喉咙里的具体日期和事由已无从记起,而人生第一口酒浸进我身体的刹那间的感觉仍真真切切地记得。从沾酒到滴酒不沾,酒龄跨度快打两个抗战了。和朋友谈话,常常不经意间就说起酒。静夜思,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酒。曾自问,喝过的酒该有一个小型游泳池了吧?坏也罢,好也罢,酒曾一度对自己有过多少深远的影响呀。记不清文学大家们写过多少《诗话》、《词话》之类,自己凑趣写点有关酒的文字,权当是“酒话连篇”吧。如此而已。

 

有人戏称,酒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饮料。酒的魅力之大,是任何宗教所无法比拟的。世上虽没有什么“酒教”,但虔诚的酒徒们却遍布世上的每一个角落。假设有一天各国都颁布戒酒令,并像塔利班禁止妇女暴露身体一样严格执行,没准会暴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的酒徒起义哩。大到国家宴请贵宾,小至家庭招待亲朋,以至于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喜得贵子等等喜庆之日,是断断少不了酒的。即便是恋爱遭受挫折、赶考名落孙山、家中 发生变故等等,往往也是以酒排忧解愁、化悲去痛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世界上是一天都不能离开酒的。

 

我想,酒这东西靠硬造是造不出来的,当初其发明必定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我国,一提起酒,大多认为是杜康发明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传说杜康是黄帝时期负责管粮的官员,家住一个叫空桑涧的地方。涧边有一空桑树洞,杜康有个说不上是好还是坏的习惯 ,常把吃剩下的饭倒在树洞里。日久天长,从树涧里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气味,并渗出一些带香味的液体来。估计是香得十分诱人,所以杜康才馋得不行,壮着胆子尝了,唉呀不得了,辛辣适口,余香满腮。这酒,从此就诞生了。这段历史有晋代江统作《酒诰》为证:“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但也有的说夏禹时一个叫仪狄的臣子是最先造酒的人。据《国策·魏策》载:“仪狄作酒醪,禹尝而美,遂疏仪狄”。禹是明君,知贪酒会误国而疏远之。还有的说杜康是在仪狄的基础上用高梁造酒的,他的贡献是对造酒技术又有所发展。后来人们就把杜康、仪狄二人一同尊奉为“酒神”。

 

饮酒真乃人生雅事。菜不在粗精,酒不在优劣,或七、八死党,或三、五密友,喝的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知已才有的开怀乐趣。同现代人比,古人善于饮酒,也饮得有趣,因而才有酒文化的繁荣。不夸张地说,酒渗透到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酒须人多才有热闹,热闹方达高潮。遂民间有“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的说法。

 

一人饮,寡味得很。唯李太白饮酒善于造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等意趣,断非常人所能及。还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目中竟无皇帝老儿,何等憨姿醉态,何等卓尔气度!为了消解愁绪,甚至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从李白的诗看,古往今来,饮酒最是豪爽得让人佩服的就是他了,实际上是否在吹牛,不得而知。他至死都没离开过酒,据说六十二岁时醉后水中捞月溺亡,此种富有诗意的死法,也只有系“诗仙、酒仙”于一身的李白才配。

 

诗圣杜甫是深得饮中三味的人,哪怕家藏有限,也必与人分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其乐陶陶。白居易也是酒中明白人,“囊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有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架势,与其素日为人不相符也。可能是苏东坡家境较富裕的缘故,他饮酒则讲究意境和质量。他曾兴致极佳地亲自动手配制桂酒和橘酒,在杭州时常携酒泛舟于西湖上,将酒用大荷叶盛了,把荷叶柄穿通,弯过来吸饮,他说这样可使酒染上荷叶的清香。换了李白是不耐烦如此饮的,好在他俩永远没机会对饮。

 

古人咏酒好作诗,其所反映的题材也便林林总总,情怀也便万万千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透着依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写尽清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极尽悲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流露落寞。“一杯相属成知已,何必相逢是故人”,道尽喜悦。以及“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莫笑农家腊酒浑”、“吴刚捧出桂花酒”,一句诗,一幅畅饮图,写尽多少诗酒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一个典故,一段美妙故事。最是推崇近代女杰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这次第,怎一个酒字了得?!

 

文人饮酒,饮一个雅字。俗子莽汉武夫呢,则喝的是个痛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洒脱,何等气概。武二郎景阳冈打虎,有几十碗烈酒垫底,人胆变成了虎胆。猛张飞上阵前猛灌一通高梁烧,丈八蛇矛戳挑扎刺舞得如风车般团团转,无数敌酋就在这冲天酒气中魂归黄泉。英雄盟誓,好汉结交,山贼入伙,兄弟结拜,哪样不是喝个酣畅淋漓,回肠荡气,天昏地暗!

 

本人没戒酒前最喜欢喝啤酒,一年四季几乎当茶水喝,有一次一个月没退瓶,数一数,竟存了二百四十多个。急得小卖店店主亲自拉车来取,人家瓶子周转不开了。三伏天,别人在街头买汽水,咱不,一瓶啤酒一口气喝下,从没超过二十秒,此时卖酒人的零钱还没找完,因而常常博得一两声廉价的喝彩。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更是顶棒的酒林高手,到了小卖店里,也不说话,递上几枚角币,人家就给打上四两散装烧酒,接过,手顺势往上一抬,便倒进嘴里,再伸长舌头接那残酒,一滴一滴,至滴酒不剩了,将杯往柜台上响亮地一墩,用袖头抹抹嘴,笑咪咪地转向门口,走人。有点像孔乙已,却更厉害,连个茴香豆都没就着。有个朋友书法一绝,书写时就更绝。一个写有“笔下人间烟火,纸上四海风云”的细瓷杯子里盛着半下竹叶青酒,一手托杯,时不时地抿上一口,一手提拎着毛笔,耷拉着眼皮有一下没一下地瞄着宣纸,突然,目露贼光一道,杯子一闪,酒便浅了,这边早就龙飞凤舞地一笔接一笔刷刷写个不休,待书写完毕,再看,杯子里酒已一滴不存矣。小酒喝到这个份儿上,喝到这个层次,让人叹为观止,尽管多少有些表演的成份。

 

有“魔鬼词典”说,酒是培养演说家的一种饮料。这话虽有调侃成份,却也点出了饮酒人的一个特点:酒多话亦多,酒后吐真言。有人曾感叹当今世界人心不古,说人们彼此交往,脸上都戴着面具,心都裹着包装,难见庐山真面目,这着实让人可怕。屈原曾借渔父之口说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话。其实,置身红尘,我倒希望世人皆醉我亦醉,为的是大家都能坦诚想见,吐点真言,少一点欺诈,多一些坦诚。酒桌上还是敞开心扉的好,哪怕这真诚只是一时。记得曾和几位上大学时哥们姐们聚会,从中午直喝到夜半时分。开始都还挺君子,“随便呵,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席间,少不了搞些酒文化的“节目”什么的。比如,祝酒歌、劝酒词、行酒令之类,场面热烈,令人感动。开始我还时时提醒自己切不可贪杯,可喝着喝着就被气氛传染了。往往是酒桌上两人眼神一碰,二话不说,先干了。干完了才想起连个“词儿”都没说,于是不算,重来。那一次究竟喝了多少,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二天早起吐尽了胆汁。罪没少受,可至今那场酒依然温暖着我的心。

 

现在我任何喝酒的场合都不愿参加,倒不是害怕“酗酒使人多咎”,主要是以前酒场上拼杀太充英雄,以至于身体终于开始报警,只好力戒之。这样,对身体是好了,可在有酒的场合,真是活受罪。大凡喝酒的人都知道,人在喝多酒和没喝酒时所言所行,区别是大的。一个平时怕猫的人,喝到一定份上,敢提刀去杀虎。此时喝酒人说的话,没喝酒的人最好别参与交流,有时那真像是来自两个星球的人在对话,硬是没道理可讲。有的人,只要桌上有人不喝酒,自己有量也不多喝,怕自己失言。还有的人干脆对不喝酒的人采取敌对态度,好像人家不喝,是为了专门看他喝多了闹笑话似的。在这种场合,我自己也很自卑,从心里感到对不起在座的各位,不是不想喝,而是真没办法呵。总不能为讲一时之义气,而置自己小命于不顾吧。就在这样状况下,忐忑不安地戒酒一年多了。我戒酒,我那傻媳妇是最最高兴的了,但人心不足是天性,她也会感慨地说:其实真想听你酒后说话,虽然有时不讲理,但特坦诚特可爱。我说那我可开戒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因为自己的戒酒,还意外地获得过一次“重奖”,奖品是我梦寐以求,价值六百八十多元的《金庸作品全集》,绝对正版。今年十月十四日中午,妻吃力地扛着一个纸箱爬上五楼,很郑重地宣布:为了纪念天空同志戒酒二百天,特奖励金大侠全集一套,希望该同志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时至今日,无论出席什么场合,任谁劝说,我是滴酒不沾。与其说自己意志“无比坚强”,不如说是妻的一片爱心、苦心打动了我的心。真的,现在,我把已喝了多年的酒力戒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我把这也看成是对妻的一种忠诚。

说到戒酒,前几天在书上看到最早的酒歌,可能是十六国·前秦赵整的《酒德歌》。歌中唱道,“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是在告诫人们不可沉湎于酒的美味而忘记上古时代人们对酒感到非常新奇,以至发生过因酗酒而亡国的历史悲剧。还有一首《西江月》云,“酒可陶情适性,兼能解闷消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谨厚化作凶险,精明变作昏迷。禹疏仪狄岂无由,酗酒使人多咎。”讲了酒利弊的二重性。的确,饮酒不当,大可亡国,中可失家,小可丢人。古今中外,历史的记载,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不使酒中性情人厌烦,打住不谈。得罪得罪!

不知诸君注意否,世上劝酒词多,而拒酒词少。近日参加省作协组织的聚会,有一君来了段饮酒小令,先闻其言朴素无华且有分寸,细品方知前呼后应,圆滑至极,可谓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抄录于此,与大家共赏:“酒逢知已千杯少(这是喝酒的前提),能喝多少喝多少(此乃喝酒的原则),能喝不喝也不好(这又是喝酒的态度了),喝多喝少要喝好(这是喝酒的最起码标准)。”啧啧,此等绝妙好词,我等若能效仿之,该当如何?

    注:老李一十八岁成了贪杯之人,喝了二十多年,成了名副其实的酒鬼酒徒之流,曾先后无数次戒之,都有如官家检查工作,走走过场,成了花架子。此文写于六年前也,当时是戒酒时间最长了,也不过一百八十三天而已。现在,老李从0五年八月一日至今,滴酒没沾,什么白红啤酒,什么清酒米酒,什么逢年过节,场合应酬,硬是一口没喝,什么给不给面子,什么你多大领导,别说有酒精度数的,就是酒心糖都不吃一颗!自己的身体其实喝点当然是不成问题的,但主要的是自己为人实在,一喝就多,没法控制。但上有老下有小才是最关键的,俺的肩上有责任啊!   

 

http://img.hc360.com/home/info/images/jj05102705.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