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日子里开出的花
(2013-11-28 16:57:11)
标签:
红肚兜儿专栏精英生活南航民歌杂谈 |
分类: 随笔 |
俗世日子里开出的花
文 / 红肚兜儿
——本文刊于《精英生活》2013年10月28日
——原文地址:http://www.csair.cn/cn/pages/magazine.aspx?listname=�����ڿ�&seriesname=��Ӣ���
作为北方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民歌是《回娘家》。几岁的小屁孩,摇头晃脑口齿不清地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大人们就逗她,“你要什么时候嫁人做媳妇儿呀?”
记得当时,幼小的我很慎重地思索了嫁人这个问题,然后,大声回答,“我要到18岁才嫁人呢!”在小孩子眼中,18岁是无比遥远的一个年龄,是大人的年龄,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后。大人们听到这回答全乐了,说好呀,那你18岁一定要嫁出去哦!——所以,这个回答至今成为我生活中的大笑柄,看样子,哪怕到了28岁,都不一定能把自己嫁出去。
过年回家见到表妹,她还不忘笑话我,咦,当年你不是说18岁就要嫁人的嘛?
一年又一年,时光流转。在电视上,还经常能听到那首《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搽……”汽车的CD碟里,在一堆流行歌中我也特意存储了这一首,多少寂寞的路途,这首轻俏的民歌一响起,人就瞬间变得快乐精神。每一次听,都觉得歌里那个小媳妇儿真是活灵活现,她一定是嫁了个如意郎君,才如此心情愉快打扮得漂漂亮亮回娘家。
一直都喜欢民歌,喜欢那种贴着大地、贴着四季的花草树木、贴着家家户户的炊烟、贴着那些流传的故事与情怀飘扬而出的音乐,活生生,充满了烟火气。好听的民歌,朗朗上口,经过年年岁岁,还是能让人们口口相传。
有些民歌简单纯粹,像北方深秋的天,干燥洁净得只有蓝与白。尤其陕北民歌里独有的火辣直爽,每一句都是赤裸裸地直捅人心窝子。有首民歌这样唱,“墙头上那个跑马还嫌低,面对面站着还想你,一碗碗谷子两碗碗米,面对面睡觉那个还想你……”——哎呀,这是多么热情似火的爱,像最炽烈的日头,像最放肆的风沙,像厚厚的棉衣下滚烫的身子,像所有的思念在一张脸上化成灿烂的微笑。
记忆里一直偷偷储存着许多好听的民歌,有时,以为自己忘了,可是只要那个旋律在耳边一响起,顺口就能跟着唱起来。小时候,跟着爸爸听民歌,他喜欢那首《九九艳阳天》,“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那,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他总是忍不住跟着唱,一遍又一遍,我就跟着听,一遍又一遍。一首民歌,竟然那么好听,把一段革命时期的爱情唱得柔情似水。
如今,听歌是件太容易的事,网络、手机、MP3,随时随地,我们在耳朵里塞上一只耳机,自己喜欢的音乐就流进了耳朵,人人享受着私家播放。我的歌单里总是有许多民歌,它们各自有着久远的身世,隔着重重岁月,在某一刻,按下播放键,它就又像重新破土萌芽一样唱起来,恍然间,会令人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每一首歌里都藏着一段老故事。
当拥有一段私人音乐时间,就可以尽情听那些民歌,随着不同的音符去想像。“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哦,那究竟是个多漂亮的姑娘?人人都爱她,而她,或许一直等待着某个羞涩的少年。“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咿啦啦梳妆台……”多浪漫呀,月光下的美人,多情少年,摘一朵玫瑰,情话绵绵。“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时,会想起童年里开满院子的茉莉花,香气盈盈,一个笑嘻嘻的小姑娘正慢慢长大。
有段时间,迷恋流行歌,觉得民歌不够时髦。生活已经有了太多变化,各种新鲜诱惑层出不穷,流行歌的音乐人们十八般武艺玩得天花乱坠,民歌少了些动静更少了些风光。但是很快又异军突起,摇滚版的《大地飞歌》把一首绵软小调唱得波澜壮阔,R&B风格的《浏阳河2008》让这首老民歌又重新火一把,春晚上宋祖英的《辣妹子》搭配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一样令人惊叹。民歌摇身一变,更新颖时尚,也更好听了。
现在,去KTV还经常点民歌来唱,这个时候最少人来抢麦,所以我就尽情地唱《茶山情歌》、《秋蝉》、《红梅花儿开》……恍惚中,不知是精酒作用,还是霓虹迷惑人眼,唱着一首首动听的老民歌,会有穿梭时空的感觉,眼前的灯红酒绿散去,露出那些久远的爱情季节,花样年华的姑娘与少年,阳光灿烂,引吭高歌。一首民歌,怎么可以那样好听?历经数年,一个音符响起,就立刻变得栩栩如生。民歌是从俗世日子里开出的花,亲切而动人,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昙花一现。
不论怎样变换,喜欢民歌的人,自然会喜欢,老歌或新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一首民歌。总有一首民歌,在某一瞬间,不知不觉中打开了一扇心门,就那样熟愁地唱着,音符飘摇,旋律飞扬,轻轻勾起了那些沉积在岁月中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