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三)

标签:
红肚兜儿80后新美女作家小说没名字的床广州正大方圆杂谈 |
分类: 广州 |
人间有味是清欢(三)
图/文/红肚兜儿
1、夜幕中,一座“正大方圆”,各种形状、颜色的灯散发奇光异彩。抬头望楼顶之上,是葱茂的热带树冠,状如小爬虫的灯影投射到密密丛丛的树身上,不停地闪烁变幻。
夜幕中,二楼的红色薄帘,或垂或卷,其内的人自在而低声地交谈,依心意点来的几道精致菜肴,和着晚风,偿出许多原汁原味。
夜幕中,风情的民族音乐节奏更加欢跃,来来往往的食客谈笑声声悦耳。夜幕中,美丽的地方,会不同寻常地更加美丽。
2、广州的朋友告诉我,以前的老广州,基本家家户户都是这种竹沙发,宽大墩实,暗褐的色调,摆在客厅里,想必会占不少地方。这样粗壮的竹子,也大概只有南方才长得出。
老款式的沙发,大多样式规矩,四四方方,有棱有角,是要摆出厅堂待人接物的。不如现在那些沙发,好端端的要做成“贵妃椅”,要用上丝绸和蕾丝、流苏,要花花丽丽的图案,要足够大足够软足够千奇百怪。我倒觉得,沙发嘛,还是简洁为佳,又不是睡床,是要放置在客厅中,是要得体的。
很久前,有一位朋友,住五星酒店,一两千元的房间,床前就摆了一座风情十足的“贵妃”沙发。为了对得起五星酒店里高昂的“包间费”,我这朋友,夜夜都睡在那沙发上,且不解地嘀咕:不值不值,不就多个‘贵妃沙发’么?又不是多了个贵妃!
竹沙发是不大舒服,坚硬,刻板。但就算是布沙发、皮沙发,也不要搞太过夸张的款式吧——大大方方地迎客,不就很好么?
3、很喜欢这座钟表。我原来以为它就是一座灯桩而已,走近了却发现上端那个圆形状如葵花的装饰,竟是一块钟表来的,“滴滴嗒嗒”地走着,兀自走着,不理会那些好奇且惊喜地端详它的人。
很小的时候,家里的一块“电子钟表”,是可以在半点、整点时放出音乐的,诸如“祝你生日快乐”、“铃儿响叮铛”,以及一些我还不知道名子的小曲子,像音乐盒一样,但比音乐盒更响亮清脆。那时最得意的,就是家里这块表,调整过后,整点响铃音,半点响铃音,连十五分时也响铃音,一天到晚,哆来咪发唆拉西,不停地轮回。
终于有一天,全家人都崩溃了。首先是一遍遍地听,已经听不出好听了;再就是不分昼夜地响,实在影响睡眠。于是,又从高高的墙上把表摘下来,重新调拨,改为整点响铃。后来,干脆把铃音关了——我妈说挺费电池的。
呵呵,那是很久的事情了,那时的我以为会响铃的表就是高科技。现在,看到这一座高高在上、有型有款的钟表,纵使喜欢,也淡淡的,不会像儿时那般欢呼雀跃。还有人收藏各种钟表,密密匝匝地摆满自己的书房,圆的方的加扁的,“滴嗒”乱响,时空错乱,人家却觉得趣从中来。
我不喜欢看表,除非有特别重要的约会,为免迟到,所以频频看表,将那时间把握准确。平白无故,看到表或是一堆表,我是会心慌气短的,平时不咋注意,一定睛看见那细细的表针,才知道时间原来流逝得这样快!于是乎,惶恐,不安,悸惧,焦虑,统统扑上身来。
我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我宁愿那光阴静悄悄地走。
4、好多饭店都有灯笼,“正大方圆”的灯笼尤其多。门、院、厅、廊,能挂的地方都挂上了灯笼,亮彤彤红艳艳,煞是喜庆。
一直记得那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死寂的四合院,皑皑的白雪,匆匆地忙活的仆人,以及四姨太那如花似玉的粉脸。也是红火的大灯笼,在一些夜晚玄妙地亮起火光,欲望也像那火光一样燎热整个房间,厚厚的棉衣,撕撕扯扯的气吁,描画出太浓烈的情境。
过年时,最多点灯笼。大大小小,红红火火,悬于各家各户的门前,伴着“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亮它个几日几夜。而在我的记忆中,住平房的日子,也已不大挂灯笼了,以前还欣喜兴奋地贴福字包饺子,现在也懒洋洋的了,总觉得过年,没啥意思。
于过年来说,最兴高彩烈的事情,可能是发年终奖。嘿嘿,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揣进兜里,想买啥就买啥,想咋花就咋花,我要挥霍、要铺张、要浪费、要花的一分不剩,谁让它是年终奖?奖金,总好像是额外给的,拿了奖,就像占了便宜,不随随便便地花,就对不住自己。
挂灯笼呢,反到没几个人记得住了,倒是我,春节时买了一张财神大张旗鼓地贴在门上,相当炫耀。偶尔,却是万分怀念的,那高高在上的大红灯笼,装着我小小的心里不为人知的故事。
5、这是一张云石桌。所谓云石,即云南大理石的别名,也称“滇石”或“文石”、“苍石”,是云南点苍山特有的奇石,此石纹理浑然天成,或云彩,或山水,或花鸟,千姿百态,令人叹绝。
我出生生长在华北平原,极少见过石头,不论是这云石还是什么七七八八之石,都不会从我们那儿长出来。孩提时玩石子游戏,那石子也是货车从外地运来,盖房盖楼所用,堆得小山一样在路边,成了小孩子们的玩物。那时的石子游戏,是用八块枣子大的小石子,手中留一颗,其余撒在地上,然后,高高向上扔起手中的石子,再快速抓起散在地上的石子,并且准确接住空中落下来的石子。很技术吧?
游戏的口诀好像是:一层,大把抓;一层,小细抓;一层,小堆,满穗。再后来,玩得丰富了,石子中又加入玻璃球儿,因那球摔在泥灰地上时是可以高高弹起的,所以省去了以往扔一颗石子的步骤。那时每每下课,一堆孩子就三五成群地蹲在讲台上玩这游戏。
但弊端也很快显露出来,那些小手天长日久在泥灰地上磨磨蹭蹭,指甲很快就磨秃了,而且游戏时大多人喜欢从右往左抓的动作,所以手指甲是一半正常一半秃到肉里,一碰就疼,只能忍着长出新指甲,才能继续玩。那时,痴迷所有游戏。
到现在也想不通,那石子游戏的口令究竟是什么意思。到现在,也是以游戏的心态来看这张云石桌——在这上边玩石子,感觉应该很不错吧?
6、临了,我还以为“云山境界”四字这么富丽堂皇地摆建在“正大方圆”大门外最显赫的位置,一定是个蕴意颇深远的典故,孰料,这四字,只是……正大方圆的别称。
也不错。至少,“云山境界”,这名字是好听、浪漫、超脱的,尤其在夜色中白闪闪地映出来时,真觉得,是一团云烟从天而降。忍不住,车都起动了,又恋恋不舍地下来拍下这张图片。云山境界,我今天进入了它的境界。
有一首词,写道:“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待它日,再来会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