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六项精进——稻盛和夫
管理者只要做好“六项精进”,就能搞好企业,并拥有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
这六项的“精进”每次读有不一样的感悟。我觉得这六项精进更像是人生的六项修炼。对我们的人生·事业·工作·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尽管有很多朋友都看过。但在此是第一次与各位微友共勉分享。以下是稻盛下先生演讲的额全文。
所谓“六项精进”,指的是: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我们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甚至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我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要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跟谈恋爱一样,如果喜爱以至迷恋的话,不管怎样的辛苦都不再感觉到辛苦。因此,虽然最初面对的是一个不懂的行业、不喜欢的公司,但我当年就是决心努力让自己喜爱自己的工作、喜爱自己的研究。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会开动脑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为了增加销售,还有没有更好的促销方案呢?为了提高效率,还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呢?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进展。京瓷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就是我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结果。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练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因此说,拼命工作和修行过程一样,能磨练人的灵魂。
25年前,在京瓷规模还不大时,我应大家的要求成立了盛和塾。迄今为止,伴随着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持续发展,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能传授给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我认为: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从京瓷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起,我就崇尚谦虚。公司经营顺利,规模扩大,人往往会翘尾巴,傲慢起来,但我总是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忘记谦虚二字。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练灵魂、提升人格。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练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我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也就是说,不磨练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四:活着,就要感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我活着,不,让我有活着的机会,我当然要表示感谢,这样我就会感受到幸福。有了这样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我相信这一点。
不要牢骚满腹,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在此之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首先,就“让我活着”这一点,向神表示感谢,向自己周围的一切说一声“谢谢!”我们要在“道谢”声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要抱着感谢之心!”这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为此,我年轻时曾对自己说:“就是违心说谎,你也要说一声谢谢”。当“谢谢”这句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变得开朗了。对别人由衷地说声“谢谢!”用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听的人也会心情舒畅,这样就形造出一种和谐快乐的气氛。牢骚满腹、将周围的气氛搞得很郁闷、很尴尬,我想这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幸。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要表示感谢,这是最优先、最重要的。“谢谢你”、“感谢您”,这样的话威力很大。它能将自己带进一个高尚的境界,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谢谢”这个词是万能药。
感谢的话语温暖大家的心
“谢谢”这个词儿能在你周围制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电车上给老人让座,那位老人会弯腰道谢,“谢谢,太感谢了!”这时,给他让座的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心情愉悦。看到这样的情景,周围的人们也感觉很爽,而不会感到别扭。善意传染给了周围的人,善意还将循环下去。我想,如果这样的好事不断地发生、这样的行为不断地涌现的话,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因此,懂得感谢,对生活、对自己活着表示感谢非常重要。
五:积善行、思利他!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在讲解经营12条之前,我就向大家提出,要多行善,多作对他人有益的事。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我曾向大家介绍过安冈正笃先生写的《命运和立命》这本书,这本书对年轻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方向转变的唯一的方法。
同情并非只为他人!
日本过去就有“情不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为他人这种说法。意思是讲,对别人有情,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报。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曾对大家讲过,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他之所以债台高筑,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马虎,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如果你可怜他而借钱给他的话,反而会助长他那马虎和挥霍的坏习性。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俗话说“孩子可爱也要让他经风雨、见世面”。乍一看来,这种对孩子的“大善”近乎非情。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央求你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断然地拒绝他,明确告诉他,这个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似乎也算一种“善行”,但它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情不为人”,同情他人,为他人多做好事,结果必然利人也利己,这绝对错不了。我坚信这一点。
刚才讲到金钱贷借的问题。在战争时期,有个人曾经给家父帮过大忙。有一天,这人的儿子来找我。那时,京瓷从中小企业开始有了起色。他来到京都,对我说,他现在很困难,想从我这儿借钱。因为我听说过他父亲对我父亲有恩,于是就把钱借给他了。
但是,我既没有让他写借条,也没有问他的还款计划。我觉得,那人的性格不可靠,表面上,我是借钱给他,实际上,我是送钱给他,我压根儿没有打算让他还钱。后来,我也没有催促他还钱,一次也没有。而他呢,也从此没有回应,“没还钱,对不起”,连这样的电话也从没来过。但是,由于我一开始就不准备他还钱,所以,我并没为此而烦恼。
到现在为止,别人向我借钱的事有过多次。因为年轻时我考虑过这样的事,所以,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送,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以必须还钱为前提,我才肯借出,这种情形一次也没有。因此,做了好事没有好报、反而遭人背叛的事,在我身上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有一次,一位公司员工的父亲遇到了麻烦,他们父子俩一起深夜来到我家。那时我刚四十出头。当时,我仔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最终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伯父,我把钱借给您是会害您的。我也许不了解您现在困难到哪个地步,但我还是不能答应您。伯父,您要挺身接受您现在面临的苦难,必须承担得住才行。”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冷酷,但是当时的决断没有错。那位公司员工现在已是京瓷的干部,从事海外营业方面的工作。他爸爸从那以后也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还跟别人说,应该感谢我,多亏了那时我对他的帮助和鼓励。
为了让人生更幸福,为了让经营更出色,希望大家多行善事、多作对他人有益的事。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过去的失败,反省之后就坚决把它忘掉,将精力投进新的工作
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因为我自己年轻时有过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才会觉得这一条也很重要。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工作失败,我们会很失望,很懊悔。但是,无论失望也好,懊悔也好,失败了的事情不可能从头再来。后悔、烦恼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即使明白,我们仍然会想:“那一点当初如果做好了,就会如何如何……”等等,照样后悔,照样烦恼。这个毛病要改。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地把它忘掉,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比如说,自己被卷进某个丑闻,遭遇道德和法律的追究,不但本人倒了霉,还殃及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和自己周围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当然要深刻地反省,反省坏事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内心发誓,今后再不犯同样的错误,革面洗心,重新做人。这就行了,不要没完没了地折磨自己,长期活在不名誉和失败的阴影里,意志消沉,这不好,没有必要。
因丑闻而名誉扫地,受到这种打击之后,有的人身心崩溃,以自杀了断。丑闻发生的原因,是过去自己犯下的罪,也就是有“业”在身。这种“业”现在作为结果,遭到了周围人的责难。这种时候,要充分反省,决不让同样的事再次发生。与此同时,我们反过来要激励自己,让遭遇重创、身心交瘁的自己重新站立起来,没有必要一蹶不振,老是跟自己过不去。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做了对不起家人、亲戚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不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地、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抱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多次向大家讲过这些道理。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估计今后经济的不景气将越发严重,销售货款无法回收,到手的支票不能兑现,等等,会发生各种纠纷或灾难。超越这些障碍,不让感性的烦恼困扰自己,朝前看,坚强地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六项精进”这个话题我过去讲过。我年轻时给大家讲这个话题,是讲我当时的切身体验。现在老话重提,一是因为经济萧条正在向我们逼近,二是因为今天在场的,有很多是刚刚入塾的塾生。我觉得,重讲我年轻时讲过的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希望大家务必学习并实践这“六项精进”,使经营更出色,让人生更精彩。
管理者只要做好“六项精进”,就能搞好企业,并拥有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
这六项的“精进”每次读有不一样的感悟。我觉得这六项精进更像是人生的六项修炼。对我们的人生·事业·工作·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尽管有很多朋友都看过。但在此是第一次与各位微友共勉分享。以下是稻盛下先生演讲的额全文。
所谓“六项精进”,指的是: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我们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甚至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我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要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跟谈恋爱一样,如果喜爱以至迷恋的话,不管怎样的辛苦都不再感觉到辛苦。因此,虽然最初面对的是一个不懂的行业、不喜欢的公司,但我当年就是决心努力让自己喜爱自己的工作、喜爱自己的研究。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会开动脑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为了增加销售,还有没有更好的促销方案呢?为了提高效率,还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呢?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进展。京瓷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就是我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结果。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练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因此说,拼命工作和修行过程一样,能磨练人的灵魂。
25年前,在京瓷规模还不大时,我应大家的要求成立了盛和塾。迄今为止,伴随着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持续发展,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能传授给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我认为: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从京瓷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起,我就崇尚谦虚。公司经营顺利,规模扩大,人往往会翘尾巴,傲慢起来,但我总是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忘记谦虚二字。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练灵魂、提升人格。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练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我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也就是说,不磨练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四:活着,就要感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我活着,不,让我有活着的机会,我当然要表示感谢,这样我就会感受到幸福。有了这样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我相信这一点。
不要牢骚满腹,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在此之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首先,就“让我活着”这一点,向神表示感谢,向自己周围的一切说一声“谢谢!”我们要在“道谢”声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要抱着感谢之心!”这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为此,我年轻时曾对自己说:“就是违心说谎,你也要说一声谢谢”。当“谢谢”这句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变得开朗了。对别人由衷地说声“谢谢!”用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听的人也会心情舒畅,这样就形造出一种和谐快乐的气氛。牢骚满腹、将周围的气氛搞得很郁闷、很尴尬,我想这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幸。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要表示感谢,这是最优先、最重要的。“谢谢你”、“感谢您”,这样的话威力很大。它能将自己带进一个高尚的境界,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谢谢”这个词是万能药。
感谢的话语温暖大家的心
“谢谢”这个词儿能在你周围制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电车上给老人让座,那位老人会弯腰道谢,“谢谢,太感谢了!”这时,给他让座的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心情愉悦。看到这样的情景,周围的人们也感觉很爽,而不会感到别扭。善意传染给了周围的人,善意还将循环下去。我想,如果这样的好事不断地发生、这样的行为不断地涌现的话,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因此,懂得感谢,对生活、对自己活着表示感谢非常重要。
五:积善行、思利他!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在讲解经营12条之前,我就向大家提出,要多行善,多作对他人有益的事。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我曾向大家介绍过安冈正笃先生写的《命运和立命》这本书,这本书对年轻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方向转变的唯一的方法。
同情并非只为他人!
日本过去就有“情不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为他人这种说法。意思是讲,对别人有情,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报。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曾对大家讲过,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他之所以债台高筑,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马虎,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如果你可怜他而借钱给他的话,反而会助长他那马虎和挥霍的坏习性。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俗话说“孩子可爱也要让他经风雨、见世面”。乍一看来,这种对孩子的“大善”近乎非情。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央求你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断然地拒绝他,明确告诉他,这个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作他的连带保证人,这似乎也算一种“善行”,但它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情不为人”,同情他人,为他人多做好事,结果必然利人也利己,这绝对错不了。我坚信这一点。
刚才讲到金钱贷借的问题。在战争时期,有个人曾经给家父帮过大忙。有一天,这人的儿子来找我。那时,京瓷从中小企业开始有了起色。他来到京都,对我说,他现在很困难,想从我这儿借钱。因为我听说过他父亲对我父亲有恩,于是就把钱借给他了。
但是,我既没有让他写借条,也没有问他的还款计划。我觉得,那人的性格不可靠,表面上,我是借钱给他,实际上,我是送钱给他,我压根儿没有打算让他还钱。后来,我也没有催促他还钱,一次也没有。而他呢,也从此没有回应,“没还钱,对不起”,连这样的电话也从没来过。但是,由于我一开始就不准备他还钱,所以,我并没为此而烦恼。
到现在为止,别人向我借钱的事有过多次。因为年轻时我考虑过这样的事,所以,名义上是借,实际上是送,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以必须还钱为前提,我才肯借出,这种情形一次也没有。因此,做了好事没有好报、反而遭人背叛的事,在我身上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有一次,一位公司员工的父亲遇到了麻烦,他们父子俩一起深夜来到我家。那时我刚四十出头。当时,我仔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最终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伯父,我把钱借给您是会害您的。我也许不了解您现在困难到哪个地步,但我还是不能答应您。伯父,您要挺身接受您现在面临的苦难,必须承担得住才行。”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冷酷,但是当时的决断没有错。那位公司员工现在已是京瓷的干部,从事海外营业方面的工作。他爸爸从那以后也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还跟别人说,应该感谢我,多亏了那时我对他的帮助和鼓励。
为了让人生更幸福,为了让经营更出色,希望大家多行善事、多作对他人有益的事。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过去的失败,反省之后就坚决把它忘掉,将精力投进新的工作
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因为我自己年轻时有过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才会觉得这一条也很重要。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工作失败,我们会很失望,很懊悔。但是,无论失望也好,懊悔也好,失败了的事情不可能从头再来。后悔、烦恼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即使明白,我们仍然会想:“那一点当初如果做好了,就会如何如何……”等等,照样后悔,照样烦恼。这个毛病要改。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地把它忘掉,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比如说,自己被卷进某个丑闻,遭遇道德和法律的追究,不但本人倒了霉,还殃及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和自己周围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当然要深刻地反省,反省坏事产生的原因,然后从内心发誓,今后再不犯同样的错误,革面洗心,重新做人。这就行了,不要没完没了地折磨自己,长期活在不名誉和失败的阴影里,意志消沉,这不好,没有必要。
因丑闻而名誉扫地,受到这种打击之后,有的人身心崩溃,以自杀了断。丑闻发生的原因,是过去自己犯下的罪,也就是有“业”在身。这种“业”现在作为结果,遭到了周围人的责难。这种时候,要充分反省,决不让同样的事再次发生。与此同时,我们反过来要激励自己,让遭遇重创、身心交瘁的自己重新站立起来,没有必要一蹶不振,老是跟自己过不去。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做了对不起家人、亲戚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不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地、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抱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多次向大家讲过这些道理。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估计今后经济的不景气将越发严重,销售货款无法回收,到手的支票不能兑现,等等,会发生各种纠纷或灾难。超越这些障碍,不让感性的烦恼困扰自己,朝前看,坚强地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六项精进”这个话题我过去讲过。我年轻时给大家讲这个话题,是讲我当时的切身体验。现在老话重提,一是因为经济萧条正在向我们逼近,二是因为今天在场的,有很多是刚刚入塾的塾生。我觉得,重讲我年轻时讲过的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希望大家务必学习并实践这“六项精进”,使经营更出色,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