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推荐:《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2019-05-18 13:22:11)
标签:

杂谈

文化

读书

分类: 我的学习
《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
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

适合年龄段  6-16岁

作者:【美】乔治.M.卡帕卡
译者:叶小芳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01

第1章 跟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
孩子为什么会冲动?
易冲动的孩子需要不断在不同的后果中锤炼,最终才能学会控制情绪
事先做好准备,应对孩子才不费劲
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
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指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满足孩子物质、情感及教育方面的需求。通过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关注孩子的健康与营养,鼓励并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提供一些认知方面的挑战与激励,促进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在物质和教育需求才会被满足。至于情感上的需求,它虽然难以捉摸,却非常重要,它包括给孩子提供自由舒适的环境,给予关爱、理解与尊重,以及家长应给予的自由空间,这样,孩子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即使与家长的个性不一样,或与家长所期盼的那种个性不太相同,家长也不应遏制这种发展。
合理引导孩子,倔劲儿也能换来成功
合理的期望
培养合理的期望值
每当孩子表达自己的你都反驳、斥责他,那孩子长大后终将不会快乐,只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缺乏自信心。
诀窍就在于要注重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态度。
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做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容易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6因素
1、心理预期:“他是故意的!"
2、心理准备不充分。
3、家庭冲突的错误解决。
4、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5、外界压力带来的负面氛围。
6、家长没能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
第2章 了解情绪反应的过程,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抵触行为
情绪反应的过程
刺激因子
阐释
生理激发
行动
心理准备
后期影响
易怒型家长的情绪反应过程
心理准备
刺激因子
阐释
心理激发
行动
影响
沉着型家长的情绪反应过程
心理准备
刺激因子
阐释
心理激发
行动
影响
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总追问”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而要想想”我应该做些什么?“。
第3章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九条法则:
第1周:定规矩要简单、具体
如何跟孩子定规矩
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你该怎么做。
先让孩子看着你,孩子才会听你的
跟孩子定的规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个要点:
1、提醒孩子看着你。吸引孩子注意力
2、告诉孩子怎么做。
(1)有眼神交流;
(2)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
和孩子说话时,注意不要用容易被他拒绝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表达你的意思;不要采用询问的方式,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然后保持眼神交流,让他做一件具体的事。
(3)非语言交流要严肃、沉稳;
抚着肩,蹲下来;
(4)不要争执不休
如果孩子讨价还价,不必过多解释
(5)一次只讲一件事
(6)让孩子复述你定的规矩
3、站在旁边看结果。
定完规矩后,站在边上静静地持着孩子,大约15秒,从101开始数,数到115或120.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
孩子表现好,你就夸夸他
”夸“含有欣赏和认可的含义,”夸“有口头表扬类型,有肢体语言类型,两种方式综合使用效果更好。
夸赞的话语一定要具体,不要似是而非(不错、真棒),也不要提到一些让孩子不开心的事情(不过下次,希望不要让我再说两遍)。
第4章 定规矩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给一点”小处罚“,孩子就明白该怎么做
轻松两步,就让孩子乖乖听话
第1步:遵守定规矩法则1
第2步:重复上一步
及时宣布后果,孩子才会当真。
执行后果不迟疑,孩子下次才知道怎么做
请记住,你的目的不是不惜代价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而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执行正确的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并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纠正自己不当的行为。
1、孩子”回心转意“,那也不能心软;
2、只要孩子听话,就要表扬他。
第5章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怎么执行”面壁思过“?
面壁思过可以达到两个目的:能让孩子停下他手头的事情,从而使他看不到刺激物;能让孩子处在无刺激的环境中,并让他无法做他想做的事情。
1、选择合适的地点
只要远离刺激因素就行
2、选择充裕的时间
首次面壁时间大约会花45分钟。一般说来一岁一分钟,五岁五分钟,七岁七分钟,依此类推。通常五岁以下的孩子,两分钟就够了。
要确保孩子比较冷静了(哭喊几声很正常,只要不是歇斯底里的嚎叫),才能开始计时。如果中途又闹,要重新计时。不和孩子说话,不回答孩子任何问题。
面壁时间家长掌握即可,不必告诉孩子。给孩子传达的信息应该是:家长有权决定他何时开始面壁思过,何时结束。传达出家长的权威性。
面壁思过之后
面避到了时间后,要过去问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待在这儿吗?”如果孩子三岁以下,就不用问这个问题了。依然要冷静地说话,不可大声吼叫或训斥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再严肃地告诉他:你以为再这样闹的话,我都会让你面壁思过。“说完,就可以让他离开面壁思过的地点了。通过这种方式,你能教他明白,以后要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就会陷入麻烦中。
*数1、2、3
针对5岁以下的小孩,可以对面壁思过方案销加调整。在执行面避思过之前,先可以使用数1、2、3的方法。但数的时候一定要直视他的眼睛,语气坚定地数,同时伸出指头来。如果数到3孩子还不停下来,就继续要面壁思过了。不过确定了这种方法,要一直使用,不能变来变去。

孩子发脾气时爱打人,怎么办
如果孩子发脾气时有暴力倾向,家长手段与上一种脾气发作类似,只是不需要跟他说停止,不需要告知后果。只要有攻击行为,家长就应该立即让他面壁思过。只有这样,攻击行为的次数才会降至最低。此外,处罚的时间上也应相应调整,5岁以下的孩子全部2分钟,5岁以上的孩子几岁几分钟。
如果孩子哭闹离开面避的地方,只要强行把他再带回即可,时间重新计算。
面避结束后,引导孩子反思

第6章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怎么样”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即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后果---表现好就奖励,做错事就惩罚。
大部分奖励不用花一分钱
奖励特权,多看一会动画片,晚睡一会,爸妈多陪一会儿
使用积分制,清单,孩子进步一目了然
任务清单
给孩子列一张任务清单,写下每天想让他完成的任务。任务要简单,以天为周期,一天最多五六个,内容只应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每个任务只需一个简单、特定的行为。
*特权(奖励)清单
从奖励清单中挑出家长觉得合适的愿望 ,再和孩子一起商讨。大体要以孩子的基本作为奖励,如看电视、玩电子 游戏,玩电脑,骑自行一,和朋友一起玩,晚点起床等。这些特权有时间限制。
如孩子提出需要花钱购买的东西,可以将这些东西统一作为”抽奖袋“,价格不要高于三号。
如果需要更多的钱,可以用积分兑换。
执行计划要坚决,孩子才能配合
最好从星期一的早晨开始计划。
可以用积点兑换零花钱
第7章 定规矩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妙招1:环境减少干扰
妙招2:时间因人而异
妙招3:与老师共同制作检核单,作业情况一目了然
妙招4:写作业前的规矩---准备好材料
妙招5:写作业时的规矩---监督而不过分干预
妙招6:写作业后的规矩---换取特权要有度
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才能得到奖励
妙招7:辅导作业的规矩---适当引导,不要过度
第8章 定规矩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合并小任务,补充新任务,规矩更简单易懂
临时任务也要设定积点
分类任务更轻松,轻松提升孩子的规划能力
说一遍就搞定,额外积点
修订奖励和特权内容
1、扩展奖励方式 
2、积点清零可防止孩子积不花
如果孩子不想积点,就限制他玩具,让他用积点来换
孩子做错事,不惩罚,扣积点,制订积点损失清单
第9章 定规矩法则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一定要事先”约法三章“
期望要合理
提前定规矩七步骤,操作简单又有效
1、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2、设置遵守规矩应得的奖励,要明确而详细
3、严重违反规矩时要惩罚,才能避免危险
4、到目的地之后,要时刻监督
5、执行后果要合理
6、孩子脾气大时,要让他面壁思过
7、让孩子冷静下来,车里同样可以进行
第10章 定规矩法则8:孩子喜欢在你忙时捣乱,就拿打电话做实验
孩子为什么老爱打岔
1、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
2、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

定规矩5步骤
1、告诉孩子一个规矩
2、告诉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什么奖励
3、告诉孩子违反规矩会受到什么惩罚
4、开始实践
5、多多练习 

第11章 定规矩法则9: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
六步骤;
1、提前说出规矩
2、设置遵守规矩时应得到的奖励
3、设置违反规矩时应受到的惩罚
4、多多提醒孩子 
5、严格执行既定方案
6、付诸实践

第12章 全家齐心协力教孩子,定规矩变得很容易
教育方法要有持续性
定规矩法则1、2、:可永久使得,注意不要起冲突
定规矩法则3:永久有效,注意引导孩子独自平复情绪
定规矩法则4、5、5:适当更新,不断扩展内容
定规矩法则7、8、9:因人制宜最管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