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婆婆7

(2010-10-24 22:15:54)
标签:

婆婆

媳妇

寿衣

离世

恐惧

分类: 感悟感动

 这次婆婆来,从一开始就嚷着让我陪她去做一件衣服。我有些不理解:您如果需要衣服去买不就得了吗?为何还要去做呢?现在做衣服也不便宜呢。婆婆解释说是想做一件她走的时候要穿的衣服。我更是有些疑惑:回家的时候穿的衣服一定要与平时不同吗?后来婆婆干脆直接说出来了:我是要做一件我死的时候要穿的衣服!我周围的人好多都已经准备了,我也要准备好!

 

 说心里话,虽然我的父母和公婆都快八十了,但是真要谈起生死想到老人们将来的事情,心里似乎还是有些别扭,也有些忌讳,感觉有些不吉利的样子。于是我采取拖延战术,总说没时间,不陪她去。可后来婆婆好象铁了心似的一定要在这里完成这件事,差不多每隔几天就会催我一次,问我有没有空陪她去。

 

 终于有一天我有些想明白了,婆婆平时对穿衣服都那么讲究,到人生的最后她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穿着随随便便离开的啊。于是就陪她去买布料做衣服。而我的心里一直是认为既然是寿衣就应该是以黑灰色为主调,可没曾想婆婆一去就拉着我径直走到做唐装的地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款明紫红带暗花的最贵的高级缎面布料。还不停地往身上比,一边还问我:你看喜气不喜气?本来觉得是陪婆婆去做寿衣的心底里多少还有些沉重,没想到却听到婆婆在这样问,我不禁忍俊不住地笑出声来,怕人家卖布的听到小声地问:您那个时候还要喜气洋洋吗?婆婆也笑了:你上次不是说你们单位那边老人走了都叫“熟”了吗?东西“熟”了当然是喜事啊!我和婆婆嘻嘻哈哈地说笑着,这哪里是面对那个沉重的话题的样子呢?

 

十天以后做好了,我又陪婆婆去取衣服,衣服做的真是漂亮啊!婆婆急忙试穿,周围的人都在夸好看!这哪里是什么寿衣啊,分明就是漂亮时尚无比的唐装嘛!连我都有些眼馋了。婆婆也动员我也做一件,哈,她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啦!

 

 回到家,婆婆又把衣服拿出来欣赏,爱不释手地摸着看着那件衣服,忽然来了句:我管它死了活呢,我过年就要穿!我又忍不住笑了:就是就是,这么好看的衣服只留着人熟了的时候穿,实在太可惜了,不如您现在就穿吧,以后不喜欢这件了可以再做一件啊!

 

 那时我忽然感觉如果能每隔一两年就陪着婆婆去做一件她喜欢的象这样的寿衣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呢!

 

就这样和婆婆轻松地聊着关于生死的事情,真的感觉人死也不那么可怕了。

 

有一次婆婆又和我说起厂里老人再婚的事,忿忿地说有些老头子在老太婆去世了没好久就又找了新老伴,还说如果她走了,公公一定不会再去找的,因为公公曾经和她保证过不会和那些老头一样。我趁机劝她:如果你怕你走后爸再找,不如现在好好地活着,多吃点好的,珍惜生命,多活几年,比爸晚走不就行啦。

 

后来又有一次谈起这个话题,于是我问婆婆:说心里话,妈您是希望比爸走得早还是走得晚呢?

 

婆婆想了一下,非常认真地说:我希望你爸先走!因为我怕你们到时候弄不了的。

 

这就是善良的婆婆!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心里都只想着她的儿女。

 

大猫的三伯是去年“熟”的,“熟”的时候是他坐在沙发上喝着牛奶看着电视走的。婆婆常会提起这件事,口气中有挽惜还有些羡慕,说他走的快没有拖累儿女,也希望自己将来走得快些少拖累儿女。我和婆婆说:拖累儿女倒是小事,而人这样的“熟”法应该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没有面对病痛的折磨,没有面对死亡的恐惧!俗话说人生有五福:健康、长寿、财富、好德和善终,善终则是人生最后也是最高的一个目标。

 

 我常喜欢和婆婆说的一句话是:您要好好吃饭,争取多活几年,等着过几年帮我一起带孙子,您的重孙子!每当这时,婆婆就会很开心很心开地笑,我想她老人家肯定是在想起那个四代同堂的景象,会感觉到他们的未来不仅仅只有离世的冰冷还有些人生最后的温暖吧。

 

后记:

一口气写了关于婆婆的七篇文章,才似乎对婆婆的留恋之情缓解一些。今天这篇的话题虽然有些沉重,但沉重中又有温暖在里面。人生很长也很短,而最长也不过百年。人在0-20岁是学习的阶段,要学会学习;到了20-40岁,是人生的付出阶段,要懂得付出。到了40-60岁,是人生的充实的阶段,要会提升自己;到了60-80岁,则是舍得的阶段,要学会放下;而到80岁以后,则是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了,更要学会对死亡的坦然。在父母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做儿女的首要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学会坦然面对既将发生的事情,一味着忌讳避开不说也不能逃避,埋在心里的恐惧才是真正的恐惧!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家婆婆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