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母子连心,以前有时信,有时不太信,但这回真的信了。
从2008年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中国文化,2008年读了《论语》,2009年学了《弟子规》,《三字经》。近日来正在考虑今年学什么的时候,昨天下午在网上听一个讲座时再次听到主讲人提到中国儒家的论理学著作《孝经》,于是决定2010年开始读《孝经》。不光是为了学中国文化,也想把在母亲病床前的尽孝尽得更好。
说干就干,在网上先是找到有关《孝经》的视频讲座,后又在网上下载了《孝经》的相关文档资料,接着开始听第一集。
晚上,儿他爹打来电话,说正在看儿子的最近一篇博文,问我看了没有,并说他看了后好欣慰,是关于孝顺父母的。听后心里一热:真是母子连心啊!母子两同时想到了孝。一早上开机就立马上博客,看到儿子文章里说他“努力用流鼻涕去伪装哭泣的声音,却发现枕边早已湿透”时,两行泪水也悄悄地挂在我的脸庞,不经意间,一颗泪进入了我的嘴里,竟是甜的!有人说,人的泪水在不同心情时流下的是不同的味道:伤心时的泪是咸的,悲痛时的泪是苦的,虚情假意时的泪是无味的,而感动欣慰时的泪是甜的!真的,这泪的味道真是甜的!
儿子为老套的故事流泪,说明他在开悟了。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当一个人能在孝的方面开悟时,他的善根就已经开始发芽了。有了善根的孩子,做家长的还会为他的将来,为他的人生道路担心发愁吗?
把儿子的文章贴在这里,如果那让儿子感悟的故事也能让偶然来我这里的年轻人有所感悟,儿子的感悟我的欣慰则具有了更多的意义。
我拿什么来回报你们,我的父母?
永远的鲁伊的BLOG
这不是一篇抒情散文,这是一篇流水账。
昨天午夜,躺在床上睡不着,开始听收音机,听到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父女间的故事:
一个上海的小女生,上小学时,因为嫌弃她爸爸残疾怕同学看到所以不让爸爸到学校接她。一天,上海遇到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台风,所有的家长都来到学校在因为断电而漆黑的教室门口呼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他的爸爸拖着老残腿怀里裹着一件棉衣使劲的叫着,她却躲在教室的角落生怕被发现,最后还从后门逃了出去。她在狂风暴雨中跑回了家,妈妈心疼地问她没碰到爸爸吗?她撒谎说路上没遇到。半个小时后,爸爸回家,全身上下除了怀里的棉衣,其他都是湿的,还一个劲的责怪自己去的太晚。那天的新闻上,报道了6个小孩被台风刮走的消息,其中的3个,是她学校的,其中的一个,是她同学。晚上,爸爸高烧,她在墙的那边听了一夜的咳嗽。
中考结束时,望着失望的分数,她久久不愿回家,然后她发现她身后有个人跟着她,不远不近的跟着,一直到家,然后她摔门回房,爸爸在问外安慰她:“没有过不去的砍,孩子。”她开门狂吼:“比我分数低很多的,都靠着钱、关系进了重点中学,你一辈子没出息,就是个锅炉工!”
待嫁前,她才发现自己的理财方式让她没有准备陪嫁的资本,这时爸爸送上一个存折,缓缓地说道:“这是你爸爸退休后的积累,爸爸没本事,就这三万,你自己买点东西准备下吧”。她用那笔钱给爸爸买了人寿保险,爸爸知道后从柜子里拿出一打保险:“从你16岁起到你出嫁,这是10年的保险”……
这样一个俗套的故事,却让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我努力用流鼻涕去伪装哭泣的声音,却发现枕边早已湿透。
你从来都不会和一个清贫、平凡的人比生活的优越感,你只会关注名车、豪宅,只会关注脚上的鞋,身上的外套,电脑的品牌,身边的女友……你已经习惯在父母面前展示、炫耀你的能力,你已经喜欢把吼作为好好说话的方式,你已经觉得以后挣钱了给父母花就是孝顺。你用你习惯的方式去生活,却发现生活的优越感荡然无存。
生活是一杯水,快乐、辛酸、疯狂、苦楚都是添加剂,你可以选择苦中作乐,做一杯咖啡,也可以加点蜂蜜,过甜蜜的生活,但是你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投毒,然后亲手埋葬你的人生。
湿掉的枕边,是无以回报的心情,是努力生活的决心,更是一种孝顺的萌芽,如果你还在用你的方式孝敬父母,请你三思一下,我拿什么来回报你们,我的父母?
后补:有网友留言问在哪里能下载到孝经的视频讲座,在此链接个地址,是钟茂森博士的,讲的不错:http://www.amtb.org.tw/media_search.asp?S=10&F=52-386。另,土豆网上也有,可搜来直接收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