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似乎有些习惯和接受了,下班路上没有再为晚上的时间如何打发而发愁。
到了房间,第一件事还是洗衣服,劳动会让人产生智慧。
忽然想做《数独》了,一种益智的游戏,在九个小格子里填1-9的数字,横项不能有重复,纵项不能有重复。以前常常做,做出来很有成熟感,也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于是找了两个难度最高的来做,没曾想,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水平的问题,没做出来。
于是跳舞。
最近学会了在大街上那种中老年跳的16步舞。以前在儿子小时,晚上常常会领着他出去玩,看到那些在外面跳舞的中老年人,心里就会产生一些羡慕,想参加,不过始终没能加入。一觉得自己年轻,不太好意思;二觉得时间不够,管儿子还来不及呢。当时就心想,等儿子长大后我也老了,一定加入她们的行列。两个月前,终于忍不住加入了,从一点不会,到略会一点,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全部会跳了,有时候还能当那些后来的老姐姐们的老师呢。
再来做数独,还是做不出。
于是看书。
心不再狂燥,也不再想看电视,不再想着电视,也不再总是对自己试尝七天远离电视的意义了。内心里也不再有许多的声音,洗衣服就是洗衣服,跳舞就是跳舞,看书就是看书,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这样做下去,真的离内心的宁静不远了。
我们太习惯了耳边有声音,太习惯了大脑象一个永动机,永不停止地转啊转。所以会在闲下来的时候不习惯,静不下来。
很快到了十点钟,静坐。
思绪不再象前一天那样满天飞,内心也似乎慢慢在静下来,观察呼吸…只是脚有些麻,不停地变换姿势,呵呵,功夫不到家。
地过去了半小时不快也不慢,好困啊,倒头便睡,一觉睡到天亮,感觉神清气爽!
加油!离看我亲爱的电视还有四天啦!
~~~~~~~~~~~~~~~~~~~
早上上网,看到QQ上好友归零给我的留言:呵呵,翅膀姐总有新创意!祝你成功!
归零还给我发了一篇关于静坐的文章,特贴于此,与喜欢静坐或想静坐的人分享。(她可是瑜伽教练呢,身材可是好极啦),也谢谢归零哦~
为什么要学习静坐?
静坐对于男女老幼的健康,都有帮助,可使耐寒力和消化力增强,且使皮肤润泽,并有美容的功效。尤其是需要长期疗养的如:肺癣神经衰弱、心脏病、慢性肠胃病、风湿麻痹、关节酸痛、以及失眠等症的病人,他们每日愁眉苦脸,忧念自己的前途与现状,愈想愈悲观,结果使病况日趋严重。假使学习静坐,精神凝敛,则心境日趋愉快,就足以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最后必然能降服病魔,转弱为强。
有人怀疑静坐易使人陷于枯寂消极,殊不知人生态度的积极或消极,对于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静坐能增长健康,就可以纠正消极的流弊,也就是说可以增长劳动的效能。因为体力增强,从事劳动就不会时常静坐与健康感到渊。从另一方面讲,经常劳动是会损害健康,所以劳动之后也需要休息,静坐使脑神经思维静止,则又是一种最佳的休息。
静坐的方法
静坐时间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静时,一则不妨碍日里劳动生产二则初学的人心神不宁静,易为外界喧杂的声音所扰乱。因此早晚人声寂静的时候是比较适宜石则醒来时坐一次再人睡亦可,静坐功夫纯熟后,对自己意志就会有极大的操纵力,虽在热闹如剧场中,亦能凝神默坐,不被外境所扰。
静坐的姿势,是把右足垫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这叫单盆,搬双盗,再把吉足从下拆上,搁在左腿上。静坐不拘单、双盘都可以的厂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于小腿上,将身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数口,空气由鼻吸人,头须自然正直,忌僵硬。闭眼,合唇,舌抵上胯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或依靠于他物址,以免妨碍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头之类垫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肾囊勿使压住,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天气寒冷时腿以下盖上毛毯等物以免膝关节受风。
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来实施:
一、数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静坐人手的功夫就是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至脐下,出人绵绵,忌迫促,或有声。息调顺了以后,就可开始数息。《法观经》说:“佛法初门,即数息观,以世间人皆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乱,故佛法初门,教修数息观。”《解脱道论》说:“数息是世尊所称叹。”它的修法是初人坐时可数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计一个数,从“呼”计数也可以,从“吸”计数也可以从一数至十,数完了,再从头由一数起。
二、系心脐下经过相当时间的数息之后,思虑渐趋恬静,这时可放弃数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眼虽闭着,但眼光须内视小腹。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中说“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系心在脐能除众病。”其原因是注意脐下,深长细远的呼吸,不但有强健肺部的功能,并具有宁静神经的作用。智者大师又说:“下著安心(即是系心脐下),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于听息之出人,但不是有声可听,一有声,息就粗浮,当耐心潜神地轻轻微微倾听若存若亡的息,这样一来就愈微愈静。
三、凝心静坐注意脐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经过一个时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师说:“但凝其心,息诸乱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样凝法呢?只须应用一个呆字,一呆呆住,什么都不思量,这就是凝心,渐渐地不觉有手,不觉有身,并不觉有我,但见闻仍然了了,这是定境初现;从此进人心息两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随着功夫的进程到达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会引起其他妄想杂念来。因为求定这个念头就是妄念。
以上所说的修定三个阶定,并不是机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静坐功夫纯熟,一人坐便可系心脐下,可把数息这阶段取消。坐毕出定,将起时,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须放数次。倘不做这种观想,下次坐时就会感到身心烦躁不安,这点不可忽略。气放出后,可摇动身体,屈伸两臂,再用两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发热,搓两眼,然后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缓缓起立。
静坐赘语
初学静坐好比嚼铁馒头一样,是感不到趣味的,只有耐心去坐,耐之又耐,忍之又忍,不管功效的迟速,渐渐地功夫熟练之后,自然会感到其味无穷。
学静坐是要下决心的,守牢一个恒字,寒暑无间地做去,不论男女老幼是决定可以成功的。初学的人往往有始无终,或求速效(功效不是求得的,是自然来的),坐了几天不见功效,就放弃不去坐了,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不会有成就的,何况是修禅习定的切身要事呢?
现在为初学的设一方便,凡发心学习静坐的,可先定一百天为期,在这一百天内,每天刻板地准时地在早晚二次去坐,不管有效无效,定要坐满一百天,倘坐满一百天之后仍然没有功效,那就不用再坐。事实上,一个人能下决心去坐满一百天,可以保证他在精神肉体两方面是决定有收获的,日子一久,真滋味出来了,那时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这决不是空言骗人,问题是只怕人们没有决心去做。
初学静坐的,每次以一刻钟至半小时为度,渐增至一小时。通常能静坐一小时,就能收到功效,倘能久坐那就更好。
初坐最难受的,就是脚部麻木酸痛,这种现象倘能忍得住,应忍受着继续坐下去,到了实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两足加以抚摩,俟酸痛愈后,再迭足就坐。
入坐后体温较平时提高,且有微汗,这是血液畅通的现象。坐时舌抵上胯,坐到相当时候,口中唾液源源而来,可缓缓咽下,这是因身中团聚的热力促进腺分泌的缘故。
坐时身体有时发生震动摇摆等情形,这是由内脏气机发动反映到外部的现象,是不足解的。
时腹中略觉转动,腹有鸣声,四肢及周身常觉肉跳,这些都是内脏气机发动的反映,可说是静坐的功效。
坐时如觉腹胀气塞,可作气从全身毛孔排泄出去的观想。这种观想一起,便会觉得自在。《坐禅三昧法门经》中世尊教我们:“念诸息遍身,亦念息出人,悉观身中诸出人息,觉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诸毛孔。复次,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见息出息人,是故知息遍诸身。”这是说的体呼吸,静坐日久不须作观想,自然可以达到体呼吸的。
坐时不免有外界音响入耳,这时应勿起厌烦心,勿去分别它,不去理睬它,听如不听见,这是最妙的对治方法。
坐时有二种病:一散乱,二昏沉。大凡初坐的时候每患散乱,故用数息法对治它。坐稍久妄念较少时就易患昏沉,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端,使精神振作。倘昏沉已去,仍当凝心脐下,使心息相依,自然凝然徐徐人定。
坐到极静的时候,有时会发生种种幻境,要晓得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我只凝然不理睬它,幻境自然会消灭的。
静坐时须放弃一切的期求心。不独求祛病、求健康的念头不可存,就是无念的境界,也不可动念去求。因念头一动,就是妄念,有了妄念,怎么能进入无念的境界呢?
饮食后须隔一小时方可静坐,正在静坐的时候,倘遇急事发生切不可骤然起立行动,必须将气从全身毛孔放出,身体前后摇动。足部抚摩柔和,才可起立;否则气息不调,容易致病。
学习静坐的人平日对于怨恨、嫉妒、忿怒、澳悔、悲哀、忧虑等等要尽量放下,这些念头能障碍静功的进步。
静坐日久,下腹膨而坚,非常适意,全身骨节松软,神清气爽,令人获得健康快乐无穷佳趣。
静坐时肉体上所发生的现象,有很多在生理学上是认为不可能的,可见现阶段的科学并未达到理想地步,对于人身的生理卫生,尤其是精神活动状况,尚未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静坐念佛,只须默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历历分明,这就是止观双修法门,对于身心有不可思议的益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