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谦虚式的揭短

(2009-02-10 08:25:32)
标签:

中国式

家庭教育

谦虚

揭短

教育

分类: 与你分享

2009.2.10 今天是元月十六

 

终于上班了,本以为在家里休息时有空多写写博客,可人空下来心却一直没静下来,这写博客真是一件需要心静的事儿。

 

在重庆过年坐飞机时曾遇到过一对母子,对我感触挺大的,在那个年轻的母亲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从前自己的影子。有时候会想如果十年前自己就能象今天这样成熟多好,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人不是从三岁活到八十岁,而是从八十岁活到三岁,那人人都不会犯错误了。

 

还是来说说那对母子的事。

 

那天一上飞机,我发现身边坐着的是一个虎头虎脑,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他的边上坐着他的年轻的妈妈。我一眼就喜欢上那孩子,于是没话找话地和他说起话来。

 

我:小朋友,你多大了?

男孩:十二岁。

我问:上几年级啦?

男孩:四年级。

我问:学习很好吧?看你这么聪明的一定学习很棒。

 

其实在问这话之间我还是想了好久的,好怕孩子觉得大人们眼里口里都只有学习,可是我在犹豫片刻后还是问出来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样问。

 

男孩:还行吧!同时露出了两颗白白的牙齿和不好意思的笑容。

我:阿姨相信你一定是喜欢学习的。

 

我想鼓励他

 

男孩妈妈:才不是呢,他差得很!学习一点也不努力!

 

孩子的妈妈终于插话了,虽然面对儿子脸部表情还算温和,但对孩子的否定一点也不含糊。

 

男孩有些急:这次期末考试我不是考到第六名吗?我们班上的某某(他的一个好朋友)还落后了呢。

男孩妈妈笑了,可不甘示弱地:那你怎么不说人家上次比你考得好?

 

我一看母子俩掐上了,赶紧转移话题:那你的语文好还是数学好呢?

 

我想慢慢地启发孩子找出自己的优势。

 

男孩还没回答,妈妈又很快地说:哪科都不好!

 

天哪!哪有这样对孩子的全盘否定啊!

 

我只好又转移目标:看你这么聪明,我想你一定能数清我们这个飞机今天共有多少人。

 

男孩站起来,开始认真地数座位,数了一会儿就数乱了。那个小妈妈也帮着他数。

 

我提示他:你不是已经上四年级了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计算啊。

 

男孩开始算,可他妈妈已经耐不住了,看到一个乘务员过来,让儿子去问。可那个乘务员却回答说不知道。男孩妈妈有些不高兴了,我估计她没明白我的意图,还以是在为难她的孩子呢。

 

我一看有些僵局了,孩子数不清也算不出,人家妈妈又不太高兴,于是又转话题:

阿姨看你一路上很会照顾你妈妈,估计在家里一定常帮妈妈做家务事吧?

 

这话我不是凭空杜撰,飞机一开始起飞时男孩妈妈说了句“我的头又要昏了”后闭上眼睛,一点也不管身边的男孩,而男孩却在飞机平稳时体贴地告诉妈妈,飞机已经平稳了,可以睁眼睛了。

 

男孩还没回答,他妈妈又插嘴说:才不是呢,他啊懒得很。他在家什么事儿也不愿意做。

男孩又急了:谁说我不做事儿了,你平时上网时我不是常常帮你泡茶吗?我还扫地呢!

 

我赶紧又转了话题:我想你在班级里一定很活泼,与同学关系一定不错。

男孩笑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愿意和我玩。

男孩妈妈又揭短:你忘了上次和你某某某打架被老师批评啦?

男孩:那是他不讲理,而且先动手打我的!

 

我不服气找不出孩子的优点让他妈妈肯定,问男孩:

那你想想,你感觉自己身上有哪个优点特别突出?

 

男孩想了半天难过地摇摇头,又求救式地看着他妈妈,可是他妈妈似乎也想不出来儿子有什么优点了。

 

于是我说:你自己不知道,可是阿姨就看出你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这个优点可以让你今后肯定学习好的

 

我想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鼓励这个孩子,至少能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知道自己有长处的。

看着男孩那对渴望的大眼睛,我认真地说:我看到了,刚才飞机推迟起飞时,在你妈妈都不耐烦的时候,你却没有一点着急,还体贴地安慰妈妈。这表明你很有耐心!你有很好的耐心,有了耐心你今后学习肯定会好的。

 

男孩真的笑了,笑得好甜,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小得意,思又有些得意的样子,很可爱。

 

正当我如释重负的时候,男孩的妈妈又说话了:你才没有耐心呢,陪我逛街的时候一点耐心也没有。

 

我晕了!不是因为飞机遇到气流,而是遇到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妈妈,要儿子有耐心地陪她逛街一定是她把孩子按老公的标准要求了!

 

这就是我们常经历常见的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面对别人对孩子的表扬不是肯定而是表现出这种谦虚式的揭短,孰不知正是这种“谦虚”让自己的眼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也把孩子慢慢培养成没有自信,眼里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能正确的评判自己的人。

 

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是也常犯这样的错误吗?!如今我懂了,可儿子也长大了。

 

把段经历写出来送给那些孩子还没长大的人,以自勉和警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