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难忘高考 |
我给儿子找资料的三步曲
第一阶段:大张旗鼓地给,得到的是强烈的拒绝。
记得在儿子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和他说什么他都一付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用别人多说的架势,我简直就是不能开口,一开口必遭顶撞。后来就想尽然在思想上帮不了他什么忙,干脆就帮他做点实际的事情吧,我就想在网上帮儿子找一些学习的资料,于是找了很多,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语基方面的,英语的,生物的,可谓是应有尽有。
于是我每周急急地回家,手拿着各种自己认为非常有用的资料兴高采烈大张旗鼓地给他:儿子,你看,妈妈给你找的资料,可好呢,真得很有用!结果是遭到强烈的拒绝,看也看不看一眼不说,有时还一把把资料接过去再丢到一边说,没用的,没时间看。经常弄得我泪眼婆娑地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伤心无比地想,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功夫给他找的资料啊,他竟然看都不看一眼!
后来我把这些资料放到博客上,送给蓝姐的儿子及其他博友的孩子,没想到人家都表示很需要,特别给我印象深的是蓝姐在接受一次电视采访的时还说起了这件事,她说她问过儿子这些资料有没有用,蓝儿告诉她说挺有用的。可是这样有用的资料儿子为什么就不接受呢?
第二阶段:悄然无声地给,得到的是偶尔接受。
古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而我对儿子往往是虽然是吃一百回豆子不知豆腥味(这是儿子他爸经常说我的话),但当我吃到第一百零一回豆子的时候我还是有了些长进。想想遭到儿子这样的反感一定是自己给的方法不太对。于是我改变了给法,咱不大张旗鼓地给,咱来个悄然无声地给,悄悄地把找好的资料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放在他的桌子上,而他回来我只字不提资料的事情,等他自己去看,看不看由他自己决定。还有,一次少给他几份资料,不要让他一看就产生焦躁的情绪。而我在旁边悄悄地观察,几次下来,发现他有时候会看的,因为资料会改变位置,有时候还会跑到床头上,而且偶尔也会正好遇到他正拿着我给他找的资料在看。于是心里偷偷地乐。过后,儿子也不提资料的事,我也不提,心想只要你看了,哪怕吸收一点点有用的东西也就值了。
第三阶段:投其所好的给,得到的是肯定和感谢。
悄然无声地给资料过了几个月后,一天在我又悄悄地把资料放在儿子的桌子上后,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宋老师这资料你已经重复给过我两次了,因为我一看就觉得内容很熟悉,不看又觉得对不起你的好意。
我过去一看,可不,那个资料我打印了两回,也没注意就又给他了。尽管被儿子埋怨了,但我好开心,知道自己已经开始被儿子接受。也就在那时,我决定开始把儿子当成领导来对待,认真地完成他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尽量不能出差错,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一次,儿子拿着他的一本书指给我看,妈,你看,你找的资料我全都有呢。我一看,可不,人家书里的资料应有尽有,看来我自作主张自认为重要的资料人家都有,以自为能帮上忙结果是做了无用功。
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你帮我找一找江苏英语阅读新题型的资料吧。我当时真得快高兴得懵了,终于儿子开口让我帮他资料了,连说了三声好好好,心里想一定要完成任务呢。
后来英语阅读新题型的资料找到了,儿子非常满意,并和我说了谢谢。从那以后,他经常会求我帮忙找些资料,我在保证任务的完成时,有时也会找一些其他的资料,而这些资料的内容大部分是通过和儿子交淡过程中了解他所想要的资料。而儿子在求我找资料和接受资料的时候都会说声谢谢,我觉得这声谢谢比世界上任何语言都动听。
想想也许我们这些家长正在做和想要做的事情对现在的高三学生好多者是多余的,比如帮他找了些已经有的资料,比如说了些他早已经知道了的道理,比如做了些他自己愿意亲自做的事情,等等等等,我们以为在帮他们,结果是给他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因为,过多的关心与关注,不仅表现的是关爱,还会造成人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