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心语:很多博友看了我的博文说什么翅膀伟大,教子有方,翅膀非常汗颜。其实翅膀只是个与你们一样的非常普通的母亲,刚进博的时候可能比你们心怀一腔悲愤呢。现在有了这些小小的进步也只因早比你们进入这个圈子多学习了几天,有了一点点顿悟而已,离成功离伟大还差得十万八千里哪。翅膀现在有时仍然还会为儿子的不足之处着急上火,只是时刻提醒自己少说不起作用话罢了。翅膀一直信奉的是这样一个信条:一个人有缺点不可怕,有了缺点暂时改不了也不怕,怕就怕的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面对改进自己的不足翅膀不敢懈怠,提高还需很长的路程呢~
为了让更多的博友能在短时间有收获,翅膀准备从现在开始每周整理推荐一至两篇优秀博文(本人水平有限,只看我的博文怕误导各位),一来让翅膀也温故而知新,二来也可以节约博友的时间。
身份:决定孩子的前程
虎虎虎
http://blog.sina.com.cn/u/48b
80c160100053n
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你现在是那一个身份?
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看起来只是三种称谓不同的同一种身份。不、不、不!我思考、对比了两年,朦朦胧胧对比出了三者之间的许多不同。正是这些不同造成了孩子后天的差异!
我查了一些资料,可是没有查到这三个词的准确定义,所以我迟迟不能把我的“感悟”写出来。我只能把三者的同、异对比出来,与大家讨论。
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他们对待孩子都有爱心、耐心。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不惜代价的爱。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开始了如下的身份转化: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
那么什么是促使转化的催化剂呢?是思想的变化。
爸爸妈妈
初为人母、初为人父,此时年轻的爸爸妈妈,似乎连高兴都不自然。但是他们有了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的飞跃,尽管还不很成熟。看着稚嫩的新生命,他们的父爱、母爱悠然而起!不懂事的小伙子不见了,小姐、公主也消失了,年轻的、新的“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诞生了。
爸爸妈妈的“爱”,是原始的爱、是纯洁的爱、是毫无功利的爱!可惜孩子太小,享受不出,这是他(她)一生所得到的最美好的“爱”!
爸爸妈妈的耐心(尤其是妈妈)是他们这一生中最优秀的!在此耐心的作用下,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最艰难的工作~教会了孩子走路和说话(我认为,这两种技能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在爸爸妈妈的爱心和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多少技能,真是无法统计。
父母亲
当孩子长到上学的年龄后,爸爸妈妈开始自然地向父母亲转化。
随着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的责任感也在一天天的加重。此时的“爱”由“原始的爱、纯洁的爱、毫无功利的爱”向“责任的爱”转化。
在“责任”的促使下,父母亲们的“心态”开始发生着变化,而“耐心”也随着“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作爸爸妈妈时,能看到孩子点滴进步的“眼”不见了,变成了随时都能找出孩子缺点的“眼”——父母的“眼”。
由于“爱心和耐心”的变化,父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发生着变化!在自己心目中“完美无缺”的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孩子是:写作业慢、吃饭慢、总喜欢玩、学习不努力、不听话、下学不快回家、走路不抬脚、洗脸不干净、衣服总是脏的、进门不洗手、……
态度的转变,导致了父母亲情绪的急噪。和声细语的话语变成了粗声大气的谈话,孩子幼小的心灵开始知道了“害怕”。
此时,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耐心”荡然无存。
试问:如果用此时的态度、爱心、耐心去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会是什么结果呢?
好在此时父母亲的“责任爱心”还是以“责任”为主。对孩子还有相当大的耐心,同时孩子的年龄尚小。使孩子能够正常的成长。
家长
父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开始考虑孩子的前程,开始焦虑孩子将来的竞争胜败。
在此“心态”的驱使下,父母亲的“责任爱心”开始向“功利爱心”转化,当“责任”成功转化为“功利”后,“父母亲”荣幸地升 “官”做“家长”了。
可悲的是,“功利”会使人的心态“扭曲”,在这种“扭曲”的心态下,会产生偏差的“思维”,会出现错误的“行为”,从而导致结果偏差,甚至“恶果”。
更可悲的是,升官为家长与孩子的青春期几乎同步,家长“作风”和孩子“逆反”同时成长,并不断斗争。有斗争就会有损失、就会有伤害。那么,伤害谁?损失谁?
当你教孩子走路时,是为了让孩子拿奥运会竞走冠军?当你教孩子说话时,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播音员”、“发言人”?
不要“太功利”,只要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他是会成功的!
家长们只要回忆一下,就能想起来孩子小的时候,你是如何与同事们谈论孩子的。同龄的父母们,争先恐后的讲自己孩子学会做什么动作了(并不熟练)、学会说什么话了(并不准确)、……。爸爸妈妈们从内心洋溢着幸福,为自己的孩子骄傲!
可是现在,你和同事们再谈论孩子时说的是什么呢?
能教会孩子走路、说话的爸爸妈妈都是优秀的人!可把孩子教育成和自己行同陌路的家长,都是失败的人!
实际上,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三者不是独立的,他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爸爸妈妈身上有父母亲的成分,只是爸爸妈妈占主导地位,父母亲的概念只是在潜意识中,没有主动显示出来;
父母亲身上又有爸爸妈妈和家长的成分,只是父母亲的成分占主导地位,爸爸妈妈成分次之,家长成分再次之。
家长身上,其他成分不能说没有,只是由于“功利”冲昏了头,把其他成分都忽略了。所以产生了“家长作风”的说法。
爸爸妈妈和父母亲就足够能教育好孩子了!不要向“家长”发展了!
如果爱迪生的妈妈是中国式“家长”,我们今天的生活还不知什么样呢!
如果比尔盖茨的父母是这种家长,IT业还不知什么样呢!
爸爸妈妈、父母亲、家长。每少一个字,孩子就远离你“一步”!直到行同路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