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翅膀
翅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356
  • 关注人气:1,4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老师的再谈阅读能力的提高

(2006-04-17 09:53:31)
今天上博客,看到石老师的这篇文章,觉得真好,只是儿子最近心情不 稳定,无法和他多沟通,先把文章存在这里,等儿子心情好的时候再给他看。
 
再谈阅读能力的提高
 
     最近几天,在班里讲了好几套模拟练习,阅读理解的得分都不是很理想。总结,结果是三种题目错误率最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和作者的态度观点题。
 
     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仅局限于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也就是字词句的理解,在阅读的时候缺乏归纳总结和深层思考。我相信,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来说,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
 
     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最起码一点就是必须整体阅读,弄清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大意。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要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因为它们一般都是此段的中心句,最能够体现出段落的大意。而各段的大意融合起来也刚好也就是全文的大意。说明文大多是先叙后议,作者的观点往往会在最后一段再次提到,所以大家在弄清每段大意的基础之上也要特别注意作者在最后一段所提出的观点。但是,他一般不会直接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而仅仅只是描述自己的感受或感觉,有些也会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记叙文主要是要抓住时间的顺序,或者说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广告类问题多为细节理解题,可以不去追究文章的大意。
 
     其次,阅读的时候要结合英美等说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思考分析作者的用词。词总是有褒义与贬义之分,这种用词上的选择恰恰体现了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话说的更明白一点,考生不能仅仅去考虑每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而是应当考虑这句话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表示的是褒还是贬。请大家牢记一点:英语和汉语是不可能绝对地一一对应的——汉语里有馒头,英语里有吗?英语里有布丁,汉语里有吗?再举个实在一点的例子,中国把glare at 和stare at 都翻译成“盯着某人看”,这就无法体现出二者的褒贬区别了;point to 和 point at 大家都知道一个是中性的,一个是恶意的,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to和at在表意上的文化特征——to仅仅表示方向性,所以是中性的,而at表示的接触的位置更细小针对性更强,所以是恶意的。
 
     再其次,阅读的时候结合全文去分析所考查的信息点。不能结合全文通篇考虑是学生推测判断题丢分的根本原因。议论文必须联系作者的态度观点去推测,说明文不能脱离文章主旨去判断,记叙文的判断推理更不能离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还有些比较命题人出的题目特别抠字眼——要注意你的结论必须是推测出来的,不是文章里直接描述到的(这可不是推测)。
 
     最后,细心审题。大家在找到相应的信息以后千万要记得核对题目与你所找到的信息,因为一个单词的差异可能就会导致整个意思的决然不同;还有些题目在表述上十分的“抠”,要注意原文里用的单词与题目里用的单词到底在表意范围或广度上是不是完全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