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8年4月24日,我国首个针对两院院士状况进行的调查报告--《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完成,报告通过对1955-2007年我国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区、学历构成、毕业院校和工作单位及相关地区分布等情况调查与研究得出的。
《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课题组依据院士出生地、毕业院校与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在国内首次发布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还依据两院院士的毕业高校、申报高校发布2008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2008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
下面是两院院士学部分布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分布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包括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增选了12次,共增选院士1100多人。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97人,化学部18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40人,地学部196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3人,技术科学部209人。
自1994年开始截止2007年,中国科学院进行了8次外籍院士增选,共有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57位科学家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55-2007我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分布情况
名次 |
学部名称 |
院士人数 |
1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240 |
2 |
技术科学部 |
209 |
3 |
数学物理学部 |
197 |
4 |
地学部 |
196 |
5 |
化学部 |
181 |
6 |
信息技术科学部 |
83 |
7 |
外籍院士 |
57 |
6.2
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部分布
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我国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工程院学部成立于199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包括工程管理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医药卫生学部等9个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先后于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增选了院士,增选了9次,共增选院士780多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4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1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0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39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116人,农业学部74人,工程管理学部41人。外籍院士39人
1994-2007我国工程院院士学部分布情况
名次 |
学部名称 |
院士人数 |
1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119 |
2 |
医药卫生学部 |
116 |
3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114 |
4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
106 |
5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
102 |
6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100 |
7 |
农业学部 |
74 |
8 |
工程管理学部 |
41 |
9 |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39 |
10 |
外籍院士 |
39 |
备注:工程管理学部有28名院士来自工程院其他学部
《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完成,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凌峰、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和中国校友网刘明等共同执笔编写完成。读者想了解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等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