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片子,不过好像特别特别喜欢的不多,有许多都是看了一点儿就退了出来。
总结了一下能看的,小小点评,跟大家分享。
1.大片《天使与魔鬼》

延续Dan Brown一贯的风格,科学+宗教+神秘主义+历史+悬疑+个人英雄主义。
在我看来有点儿像梵蒂冈和意大利的旅游宣传片,把各种教堂跑了一圈,很是诱人。
关于‘光明派’的传说和推测,把人带回了过去,让人开始对各种历史人物遐想连篇。
伊万.麦克格雷格扮演教皇身边的宗教狂热分子,开始试图掩饰得天衣无缝,不过明眼人一开始就开始怀疑他了。
女科学家很拉风,片中的处事态度非常白羊。
不过,我实在对Tom
Hanks没有半点儿兴趣,倒贴我都不会单单因为他而走近电影院。我就在想,如果男主角换个人是不是会跟有趣呢?无意得罪他的粉丝,但是他实在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味。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有看头的片子,虽然情节上有漏洞,而且保持着美国的一贯个人英雄主义--哈佛符号学家再度协美女拯救世界,但涉及的层面很广,有料也有回味,毕竟是涉及了宗教这个关于自我的永恒话题。
2. 漫画《守望者》

根据同名DC漫画改编,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主角们是美国和前苏联冷战背景下的几个另类英雄。
每个人的形象都很给劲,特别是蓝色的曼哈顿博士,可以变成超级巨人,仿佛印度古书中的天神,蓝色的皮肤配一颗天眼,还能看见未来,很厉害。
还有脸上盖一块裹尸布的罗夏,这个造型恶性度真的可以,那块布上的黑斑在不停做蛇形变化。
视觉上很让人满意,是在IMAX里放的电影,可惜我只能看DVD。
片头的打斗过后,在Bob
Dylan的经典老歌中,美国的近现代历史蹩脚上演,战争结束、美国登月、嬉皮运动等等事件一一略过,非常精彩。 Simon
& Garfunkel,Jimi Hendrix,Janis Joplin,Leonard
Cohen的老歌也都被用上,估计听着这些长大的人都能看哭了。
至于片中想说的政治和哲学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这是一部21世纪电影科技武装的20世纪电影。
3. 当代《怒火攻心2》

抛开其他的不说,形式是新时代的。
暴力随处可见,不过并不可以渲染,游戏化、卡通画。看片中杀人放火,有点儿像在玩游戏的意思,没有十足的恶意。
应该是拿高清拍摄,有些拖尾感觉。镜头角度、运动方式以及剪辑节奏、切入点都体现了当代人的思维模式。
拿着枪的裸女,打斗变成偶人战场、各民族黑帮......这些都是游戏网络时代的标签吧。
虽然对片中的一些想法和态度不能完全赞同,但这种拍摄定位和模式,都是未来趋势。
3. 男女 《挽歌》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不过怎么感觉那么像库彻的呢?
老年的不羁教授,和美丽的年轻学生,对爱情和自我的迷惑,对占有和付出的恐惧......
这样的片子,适合闲的时候看,喝着小酒细细体味,还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感情历程。
我只记得赤裸的佩内洛普穿着红底的Christian
Louboutin细高跟鞋,看着书,镜头滑过,真的很美......
4. 艺术 《阿基里斯与乌龟》

不是什么新片,只不过我近期才看。
看完回想,还是挺有意思的,北野武老先生试图说明艺术的荒谬和无奈。
可惜的是,片子的内容和形式无法互利,达不到他老人家想要的境界。
当年北野武用缓慢、低沉、单一、客观的镜头语言去刻画暴力、叛逆、孤独、讽刺、情义等等和形式有极强冲撞的内容,并因此名震世界电影界。后来的《玩偶》用冷酷的手法去说一个最温暖的爱情,《双面北野武》用戏中戏和梦境缠绕的方式去描绘一个导演的混乱和不安,这些都让我非常敬佩。但到了《导演万岁》,我就实在不能昧着良心夸奖了。
也许北野武最大的魅力便是内容和形式强烈不和谐,它制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爆炸美感,但当内容和形式过于接近时,这种特质便消散了......
唉,不说了。
加一句,这个片子教育我们:没事别搞艺术。
5. 怀旧《灰色花园》

很早以前看了同名的纪录片, 是Maysles兄弟在1976年拍摄的,在影坛上的地位是“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据说从此之后,Real
Movie一派诞生了,并以此为楷模。
它记录杰奎琳.肯尼迪一对远亲母女,她们住在一栋无人打理的大房子里面,两人似乎都有些精神问题
,神神叨叨。母亲被丈夫抛弃,独自生活,却不肯承认自己孤独。母亲曾经是歌手,并念念不忘自己的歌唱辉煌事业。女儿头发很少,终日带着头巾,有时也毛衣或者秋衣裹住脑袋,再加一只金色的扣子夹紧,始终只有这一只扣针。
从这一对诡异的母女身上,我看到了两个女人的年轻是怎样被损耗的,我承认前半部分有些让人昏昏欲睡,不过看到女儿年轻时的美丽照片,我心头很痛......
没有想到Drew Barrymore会出演女儿,造型倒是很让人信服。
值得一看,看看美国的现代版倒霉贵族。
下面是纪录片的封面:

目前就这么多了,今后努力查漏补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