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妮的王子》修改版 2

(2007-09-20 22:15:51)
标签:

影评/乐评

 

    第一首《小教父》是伊能静男装造型的颠峰作品,感觉和她第一张里的《爸爸不要说》风格很像,都是有点摇滚。同时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一首歌曲,内容仿佛是《街道顽童》的延续,不过主角长大了,开始被情所伤,为爱所苦,怀疑着却又不断的被爱诱惑着。

    伊能静喜欢在自己的歌曲里加入浓厚的教育色彩,除了是她的用心之外,同时也说明她红的程度已经让唱片公司特别优待以及当时的商业压力并不大。看看15年后唱片的市场环境,有多少歌星可以如此从容的在流行音乐唱片里如此复杂艰深的说教?且不说一向极端商业的香港乐坛,就是人文气息浓厚的台湾还有多少歌星和唱片公司敢把精力放在歌曲的教育意义上?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是作曲伦永亮,他是当时及后来香港乐坛的重量级人物,请他作曲,也是为ANNIE继粤语版《悲伤茱丽叶》后进一部试探香港市场的考虑。

    似乎是音乐潮流的改变,也许是公司察觉到ANNIE前六张的唱片中,严格意义上的舞曲并不多,尤其是那种简单快乐的舞曲,似乎就是没有。所以第二首《诱惑我的心》翻唱了日本由相田翔子和铃木早智子组成的WINK组合的一首“One Night in Heaven(真夜中のエンジェル)”.虽然安妮想表达爱情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但是总觉得写的有点俗.

    虽然作为主打歌曲,但是我个人对这首歌曲并不是太喜欢.

    纯粹是大众娱乐,ANNIE玉女时期的大部分主打歌曲的风格完全和早期摇滚风格的来了个180度转弯,取而代之的多是琅琅上口,配器也相对温柔的流行歌曲——真正意义上的港台流行歌曲!

    不过90年代的流行歌曲大多都是这种调子。在当时做个主打歌倒是不错的,吵吵闹闹,节奏欢快,也很能吸引当时一大部分人的注意,也包括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不用任何感情的让身体放松一下。可是伊能静真正的优秀作品中是没有一首适合让人放松,无论哪个时期。

    那些ANNIE历久弥新的声音一定要用心去领悟,在某种意义上那种过程绝对是一种审美体验而不是宣泄!

    《SAYONARA(再见或告别的意思)》是本专集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伊能静歌曲的叙事性是她的特色之一。从〈我是猫〉开始到〈上帝救我〉,几乎所有的主打歌曲都是一个个缩微的爱情音乐剧。所不同的这回是走东瀛路线,艺术性远远大于所谓的商业性的同时也是个成功的主打作品,形式内容的双赢典范。

    她本人在日本生活过大约五六年的时间,甚至包括她自己的这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是用的日本姓氏——伊能(她继父的姓)。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很容易就把两个已经无缘的恋人的分手唱的意境深远。特别是歌曲的前奏部分又别出心裁的加上了一段迷离惘然的口白:“他到日本以后,还常常写信给我,他还教我一句日语——SAYONARA”。

    我个人觉得这个口白倒比唱词更精彩。

   《SECOND CHANCE(第二次选择)》是一场期待破镜重圆的苦恋,承接上首的意境,但ANNIE唱的有些悲切,有些无助。

    放弃自尊争取第二次情人回头机会,交错苦涩和悲哀的祈求。

    也许是前4首都在谈论爱情,在《与敌人共枕》里,ANNIE笔锋一转,开始审视自己的命运,虽然论调有点悲观甚至宿命,但几乎就是当时作为偶像歌手的ANNIE作为偶像歌手,被狗仔队围猎的真实写照——“不能防又不能躲”,自己的隐私“该何去何从”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