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青春是什么样子?无忧无虑的青涩,童言无忌的呐喊,若明若暗的前途,还是懵懂幼稚的初恋?反正都是Teenage!那么,你的19岁呢?
这是伊能静的成名作,让全亚洲包括日本在内都知道了安妮的芳名,名气上甚至超越了在飞鹰最大卖的《悲伤的茱丽叶》甚至以后的很多年里只要有伊能静这个名字出现,就一定会提到本张唱片。到底,这是一张怎样的唱片呢?
1988年的春天,在安妮十九岁的第一天,她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唱片《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安妮在这张唱片的造型上远离了第一张的叛逆,阳光下的伊能静努力地扮演着一个乖乖女,但好象有点力不从心。ANNIE事实上一点也不像童话世界中那些所谓的“公主”们,她的青春是分裂的,舞台上的高贵和现实的逼迫相互缠绕着自己,无法得到挣脱。如果不看以后的伊能静,我一定会认为封面上的女孩子是个纯真到有点土气的MM,服装几乎就是童装的升级版,她眼神防备地望着镜头,在那样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在一片绿意葱茏的郊外,伤感而且倔强的青春着。可是,拥有像野草一样执着的旺盛生命力的伊能静,以后的星路毫不荒凉,甚至想传奇一样绚烂起伏了几乎20年,而且连一点儿荒凉的意思都没有,相信这条路她会一直绚烂下去。
伊能静此时稚嫩淳朴的童声被乐评人形容成一股山泉,不知道是不是从这张唱片里开始的呢?不过在我听来多少有点含混,唱功实在不怎么成熟。此时的ANNIE还是一块璞玉,有了玉的成色,可是杂质太多。幸好台湾当时的乐坛十分景气,像她这样只有一点美貌和传奇经历的少女偶像还是有相当的市场,至少可以给她足够的时间来充实提高,她的确是比现在的歌手幸运!
此专辑是当时台湾少有的在传记命名上的双主打唱片。《生日快乐》和《十九岁最后一天》同时作为标题主打,在那时的台湾乐坛是很新鲜的手法。而且,意境上也是互为首尾,在19岁的最后一天,大家一定要生日快乐。巧合的是ANNIE是在自己19岁的头一天发行这张唱片的,应该是个不错的宣传手段。而且封底采用了很时尚的设计,AB血型代表了自己的双面性格。
《生日快乐》是ANNIE所有的歌曲中以快乐为主题的应景作品,也是本张唱片中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音乐的开始更像是从海底升起,一串串的泡沫渐渐升腾弥散。编曲在当时亦算新奇,两段铺垫之后来一段口白然后出现第一个短暂的高潮,接着继续铺垫,然后是过场,等把听众的热情缓慢吊起,最后才让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出现,短暂的高潮之后又用大家最熟悉的生日快乐歌曲结束。然而,ANNIE后来总抱怨自己的声音被乐器淹没,但是在《生日快乐》中,她19岁的声音那么清晰的流泻出来,虽然不是十分的悦耳,但也算是为青春立此存照。这首应该算ANNIE众多叛逆深刻华丽的代表作品中的另类,也是ANNIE少数让人觉得温馨的少女作品之一,讲的是青涩唯美的暗恋,至始至终都没有俗套的我爱你。少女的情愫尽在不言中,不求拥有,远远地关注已经就是最美好的满足。后来的《萤火虫》也算温馨类型的,尽管那首名气更加响亮,但可惜的是那首听来已经是天使ANNIE了,自然也就少了一些少女的特有的娇羞,而近乎仙女。这首歌的MV我没有见过,只是在《ANNIE
HOUSE》上看见过她的设计稿件,头发被扎起来,灰色长袖连身短裙。她说设计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只是一种感觉,而且是令人怀念的当时。不过,我倒是看过她现场唱过,她为这首歌曲设计了一个手势,即右手在头上划一个圈,然后指向观众,最后再划下来收回。“划下来收回”是ANNIE最常用的手势,很多早期的MV中都有这个手势,不过在《生日快乐>》里的这个算比较简单的。最复杂的是《落入凡间的精灵》ANNIE的右手是绕了几个圈子才“划下来收回”的。动感并不怎么有优势的她,借助自己发明的手势却引领了一阵潮流,这个潮流的持续时间应该比PALAPALA那种要更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