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还有月余,2010年这一页就将翻过。而对于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这一年是任务最重却成果颇丰的一年。截至目前,数据显示,今年我国住房保障建设的既定目标――建设580万套已基本完成,住房保障建设成效初显。
同时,国家对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与金融支持,近日北京市成功从金融机构获得200亿元的保障房建设授信,即为一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字都令我们欣慰。国家审计署11月17日公布的19个省市2007 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就揭示了一些问题,比如,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不低于10%的要求,2007 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146.23亿元;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413.12万元;个别城市挪用廉租房建设资金、套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共计2.1亿元。
诚然,以上数字反映的问题对我国住房保障建设并不构成严重威胁,某些违规情况或也有情可原,有些恶劣现象属于个别案例,但是,这些数字反映的问题其性质却很严重,其负面导向不容忽视。
当前的宏观货币形势可谓严峻。在全球谴责美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时,如何把这一货币政策对于本国金融局势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才是关键。因此我们看到,我国央行连续两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历史高位,用以收紧流动性;金融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严控在楼市调控政策落实执行过程中,不该进入的信贷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市场,加大金融风险。在这种局面下,大量流动性相机而动,冲击房地产市场的可能性不断加大,即使有着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商品房的价格抑制仍然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那么,应对全球性的货币洪流,如果说我国宏观调控筑就的是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有利于防范实体经济的大起大落、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那么保障性住房建设则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房地产市场堤坝,更是缓解货币洪流冲击商品房市场造成民生艰难等更加不利局面的有力办法。
这一现实逻辑已不用赘言,因为把无力企及商品房市场又符合政府保障要求的需求,包括夹心层的需求用公共租赁房解决、低收入阶层的需求用廉租住房解决等,可以在疏导过分集中的商品房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堵住了投机者对于未来需求预期的部分幻想,既解决了现实民众住房问题,又可以稳定未来房市预期,这一“疏”一“堵”的双重作用均可由大力的保障房建设来实现。
所以,当侵蚀保障房建设的违规行为被曝光,即使只是侵蚀这一重要堤坝的一蚁一鼠,晕轮效应会否把它扩大成民众眼中的溃堤之蚁,也未可知。在严峻的全球货币形势之下,商品房价之难抑已容易得到民众的谅解,而如果此时保障房的堤坝也遭侵蚀,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在我国住房保障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之时,中央政府继续强化审计问责,地方政府积极履行落实职责,这样上下同心协力,方能共同构筑好这一强大的堤坝。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