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碧桂园:基因突变后的进化

(2009-06-26 18:57:36)
标签:

房地产

管理

信息化

碧桂园

房产

碧桂园:基因突变后的进化

葛云

2009年2月,碧桂园某高层说了一句话,改变了碧桂园目前正在做的新版ERP系统的进度和广度。他说,不要那么慢了,全面推,全部都上。本来还想给其“慢慢做”的明源软件公司马上调整计划,面向全国推进系统应用。

 

这是典型的碧桂园信息化风格:快速、高效落地,希望立刻见效。它选择管理软件的要求与碧桂园的企业特点紧密相连。作为一家发自广东、全国化布局、注重追求销售力的房企,“它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信息化需求区别很大。” 明源软件碧桂园ERP项目总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信息化是个突然爆发的过程,省内发展时信息化水平不高,走向全国后信息化需求突然爆发。”

 

以前碧桂园主要是在广东省内快速发展,省内做了20多个项目,积累了资金和品牌效应,2007年上市之后开始走向全国。在省内时,管理半径是两小时半径,管理力较强,信息化需求和意义不大。走向全国之后,管理半径拉大,决定了它必须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才能管理项目发展。

 

“所以,碧桂园考虑上信息化软件时,最注重的就是如何快速、高效落地,实用性强,而不喜欢概念包装得如何好。” 该负责人说。据记者了解,碧桂园在管理软件选型时非常关注这一点,也走访了很多同行,如龙湖、中海等。

 

过去底子薄,后来突然爆发,强调快速高效,这些特点在碧桂园的信息化系统之路上也可印证。

 

2003年,碧桂园上马了第一套明源售楼系统,逐渐从省内推到全国,目前已涵盖50多个楼盘的管理,这是2003~2007年碧桂园最核心甚至是惟一的一套业务系统,之后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更大的投入;2007年上市之后,投资规模相当大,财务要求提高,遂上马了用友的财务、供应链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碧桂园内部称其为“财务ERP”;2008年至今,碧桂园正在做的就是,推行进度计划管理和成本管理,并把售楼系统迁移到新版ERP系统里去。

 

可以看出,本着快速、实用、立刻见效的要求,在通用软件部分,碧桂园选择了这方面积累很久的老牌通用软件供应商,而在专业运营软件部分,它则看重吻合度较高的业务软件供应商。碧桂园认为,在业务软件系统选择上,它没有时间让一个通用软件公司进行长时间的二次开发过程,而且还要去验证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这样,反而不需要所谓量身定做的过程。

 

“我们没有专门量身定做。复杂度不在于开发复杂度,而在于如何落地。明源90%产品是标准化产品,只有10%~20%根据企业特点进行调整,量身定做,因为我们只做地产行业的信息化工作,碧桂园就是地产企业,无论它有何不同。” 上述负责人说。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太大,复杂度太高,软件实施过程周期较长,“先是业务调研,看运营状况如何;接下来出解决方案,进行交流沟通,先用哪个模块,再用哪个模块;方案通过之后,就开始在试点项目培训,先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不断调适直到合用;然后总结抽象出普适性的东西,具备全国统一推广价值,拿到50多个项目去应用。基本不会再针对个别具体项目进行调整,试点总结出来的东西,就尽量让它们标准化,如果每个项目都调整,集团没法管理”。

 

可见,对于碧桂园来说,软件实施时间长,不是开发时间长,而是企业规模、半径大决定的推广时间长。“如果以全面推广应用作为磨合成功的标志的话,这个周期接近一年。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7月份,将完成全国推广。全国大约51个项目,我们选了沈阳做试点,去年10月份沈阳5个项目全部上线;全国还有46个,得一个个进行项目培训、流程梳理、数据初始化,时间还很长。” 该负责人强调这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提速的过程。

 

如果碧桂园高层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软件供应商是该一味满足老板要求,还是也要讲究推行策略,把握节奏?“要讲究实施策略,我们不会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设定好目标后,告诉他有几个台阶,分几步走,在哪个时间节点做哪一步,并且对高层做阶段性汇报,把握和宣讲实施节奏。明源还是压缓一点节奏,走得扎实一点,目前看效果不错。”

 

但是,所谓管理软件,管理是核心,软件是工具。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不是上一个软件就解决问题了,管理架构、运营体系必须作出调整配合。企业要搭建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软件是把运营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出来,通过这些数据帮企业去决策、优化,没有制度支撑,软件也帮不到它。

 

单纯而巨大的碧桂园,在其发展之路上埋下了某些隐患,这或许也是碧桂园在努力发力、软件供应商也非常期待其解决的重要问题:管理危机。

 

企业超常规速度发展,管理真空带必然增多,这不是碧桂园独自面对的问题。管理危机在顺利时暴露不出来,管理半径加大、遇到困难时就显现了。今年以来,关于碧桂园调整管理架构与管理体制的消息时有渗出,但都是只言片语,至今没有全面曝光。有人认为,这个企业毕竟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这是目前信息化的最大困难。据悉,去年碧桂园找过咨询公司帮他们梳理管理流程,但是效果有限。

 

而且,碧桂园也必将遇到所有房企必然遇到的问题:抵触情绪。管理系统是为满足集团管理要求的,操作层可能会觉得它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并且上马管理软件后,很多流程透明化了,对于既得利益者,暗箱操作的东西做不了了,抵触情绪也很多。

 

不过,正所谓利弊相生。这个企业的鲜明特点或许人皆共知:老板说话非常管用,执行力高。信息化得到了崔健波等碧桂园高层的绝对支持,这种意识支持和推行力使软件供应商很有信心。碧桂园内部人士透露,管理体制的调整很快就该见结果了。

 

单纯而巨大的碧桂园,其信息化之旅还造就了其另一特点:信息孤岛现象不严重。

 

今年年初,万科主管信息化的副总裁陈东峰带队,来碧桂园做过一次交流访谈。事后人们认为,先行者万科有六七个厂商系统,整合难度很大,存在典型信息孤岛问题。但是这是一个必经过程,是没法避免的信息孤岛。而碧桂园只有两家厂商系统,整合难度不大,主要就是处理财务接口。

 

上述ERP项目负责人说:“目前正在做的把2003年系统融入2008年ERP版本里来的工作,工作起来很庞大,但技术难度不大,难度在于历史数据的迁移和用户操作习惯的改变。为什么做这件事呢?就是在早期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当初的版本不可能考虑到今天几百亿元的销售规模,小马拉大车,很多参数信息也不符合新发展,不利于对接其他软件。”

 

另据悉,碧桂园在2009年要上马预算管理软件,目前正在选择厂商。碧桂园的管理进化之旅仍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