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恨其不争在学校对孩子施暴之后

(2011-03-24 12:37:07)

家长在学校对孩子施暴之后

文/子墨舞蝶

 

    一直认为孩子也是个有自尊的人,所以基本没有打过孩子一巴掌,纵然他很顽劣调皮。孩子也一再跟我表示,我是世界上最爱他的那个人,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们之间承诺不要有秘密。

 

    可是我却又被叫家长了。原因很简单,儿子写的字太小。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对学生们的字要求非常严格,家长会上不止一次地说“字如其人”,纵然现在都电脑打印了,也必须在小学让孩子练写一手好字。语文老师要求很完美,喜欢写大字的孩子。儿子总是跟我说他看着大字可难看了,他喜欢小的字,看起来秀气。我感觉儿子的字结构也算可以,所以没有把写大字当作一回事。可是老师却非常认真了。老师先是发短信让家长督促孩子把字练好,后来打电话,说孩子字太小太难看,再不改正就开始给他撕作业本了。

 

    这次叫家长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说盯着孩子写字了,他可以把字写大并且非常美观,可是他就是不坚持。为了自己图写得快继续写小字。老师已经给他撕了他的作业,让他重新写,重新写得非常棒,老师表扬了他。可是第二页他又写小了,老师就又给他撕了,可是这次儿子生气了,在那里委屈地大哭,说啥都不写了。老师找家长的原因就是为了跟家长解释,撕本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记住教训,不能应付老师。

 

    不管班主任怎么谈心讲解,儿子就是站在那里一声不吭。我跟老师解释了原因,因为儿子喜欢小的字体。老师说小学是字体形成阶段,你是什么样的字到初中高中非常难以改正了,必须把底子打好。老师每句话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也就心存感激,跟儿子和蔼悦色地说:跟老师保证以后写大字。儿子头扭到一边一声不吭,表示着抗议。老师又跟他说:老师一直非常喜欢你,不能因为不能写好字让老师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啊。儿子还是啜泣、不语。老师就生气了,说:都上小学了怎么还如此幼稚,老师讲话都不理会吗?然后老师说她去教室看下,我再跟儿子交流下看儿子是什么想法。

 

    我带儿子走出老师办公室来到楼道,可是无论我怎么问儿子,儿子就是一句不吭。老师还在教室等着他表态呢,这孩子就犟住了,好话歹话说尽,就是一声不吭。如果他不去表态,老师也无法下台。

 

    我忍无可忍就踢了他屁股一下。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在楼道玩耍的同学们马上围了上来,小男孩小女孩一起说:阿姨,你打人是不对的,小朋友可以有错误,改正就是好孩子。然后又拉着儿子说:快跟妈妈道歉,说你改正。儿子一下子眼泪像掉了线一样,啜泣的更厉害了,还是一句话不说。更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知道哪个小朋友把校长都找了来,校长一下子搂住儿子说:不哭,有什么委屈校长给你做主。我的上帝!我赶紧跟校长解释说就是孩子不听话我踢了他一下,校长训斥了我半天,说孩子是鼓励而不是打骂的,班主任老师也赶紧从教室出来说这孩子是拧了点儿先带回家吧。

 

    一路上,儿子一句话都不肯跟我说,回家可能哭累了倒头就睡着了。

 

    一觉醒后,我问儿子可以写大字么,儿子点点头。我问儿子为何当时不说话,儿子说他好容易写完了作业,老师给撕了,好容易又写了一次,刚想去玩,又给撕了,所以生气,所以不想跟老师讲话。我教育儿子说,老师不是为了给你撕作业,而是为了让你把字写好;妈妈不是真的不爱你了打了你,而是因为你不让老师下台,妈妈不打你怎么办啊。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这个妈妈让他在小朋友们面前丢脸了,真是个坏妈妈。我搂过儿子说,妈妈其实也心疼,但是儿子有了错误如果不改正妈妈就没有办法喜欢儿子了。儿子允诺会改正。

 

    而后,儿子可是有了教训了,再也不敢写小字了,放学后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他,并且跟全班同学说他进步非常快,说批评还是有效果的。

 

    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作为家长在学校打了孩子,是应该反思的。

   

    首先,孩子感觉自己受了委屈,我没有给他解释机会,也没有及时安慰他,而是一再动员他表态承认错误,而他却根本不认可那是他的错误。

 

    第二,我没有给孩子在同学面前留面子,训斥并且踢了他一脚。小学生了已经有了自尊心,打他不但不会让他感觉自己错了,而是让他更不想理会不理解他的大人。应该给孩子留面子,千万不能在学校打孩子了,要不出来反对你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同学、老师,还会有自己的情感。

 

    第三,我一味顾及老师的情绪,没有考虑孩子的情绪。其实当时我并不是想真的打孩子,可是又找不到好的台阶让老师感觉孩子承认了错误。其实孩子真的生气的不是我,是老师。我应该听孩子自己讲讲心里话,而不是按照老师的思维去让孩子回答。孩子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巴掌下面不会有思维活跃的孩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