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我是记者 |
参加首届智能手机运动会时,我发现了一款名叫“脑波对抗仪”的游戏,就是脑波皮球对抗,感觉很有趣。
我亲身体验、参赛了,还赢了两局。当我把这个有趣的事发到朋友圈后,不少朋友都很感兴趣,并问我:如何让脑电波强大呢?好吧,嬛嬛姐今天就说说我的亲身体验过程。
我到了这个游戏赛区,发现很火爆,要想体验,得排队。当时在对抗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我看了一下,输赢是这么定的:在轨道上的小球到了哪一方,哪一方就算输,因为对方的脑电波更强大,把球推动了你这边。结果,那个小女孩连赢了几局。到我上场之前,和我同去的做“泰奇幻”公号的韩大黑同学一下子就被PK掉了。我带着一颗为韩大黑复仇的心上阵了。
工作人员给我戴上了特制的耳机,耳机上还连着一个夹子夹在我的左耳垂上。这时我问工作人员,这游戏的攻略是什么?想什么才能让脑波强大,才能赢呢?
工作人员告诉我:“你要想那些有强烈情绪的事,比如老板为何不给我涨工资?要不停地想,让大脑迅速动转,越快越好。”(现在回想,这可真是个坑爹的建议。)
好吧,小球摆在中央,按钮按动,游戏开始。嬛嬛姐闭上眼睛立刻开始想一个人,脑海里对他各种打、各种虐。结果半分钟后,睁眼一看,小球在轨道上已经冲到我这边了,明显我输了。
我不服气,心想,一定有什么不对。我要求再赛一场。这一次,我想了下,决定什么都不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两眼之间,再用意念想着小球。嬛嬛姐打坐过,放空大脑,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种事,对我来说很简单。
这一局,当我这样做了之后,好像没一会儿,我就赢了。好高兴啊!此后,对方换了一个女孩来PK我。我如法炮制,又赢了一局。
这时,那个女孩子不干了,比赛开始之际却来问我决窍,我心想正好也试验一下这方法。我就告诉她:“我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想。”
我说着话,分散了注意力,她呢,按我的方法行事,结果这一局她赢了。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这游戏的玩法和所谓脑波强大的关键。
经此前前后后的现场体验,我已经感觉到了,其实这个游戏的根本就是专注。按我以前的对意念的理解,就是:一心一意才是最强大的。
我后来仔细了解了下,这游戏的英文名字叫“MindFlex”,果然如我所想,这游戏其实就是一种意念控制玩具,在国外早已经有了。对MindFlex,亚马逊说:“2009年圣诞节玩具采购清单第一名”,美国《大众科学》评价MindFlex为“2010年最值得拥有的科学玩具”。
但国外的MindFlex更复杂,有各种障碍,可以一个人玩。就是利用大脑,即脑电波控制海绵小球在空中的高度、控制小球的前进方向来完成穿越各种障碍。当然,也可以调节成两个人的对抗,这个比较简单,只控制小球的前进,而不能改变方向。昨天在手机运动会的这款游戏就是后者,两个人的对抗。
MindFlex意念控制游戏的决窍就是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越集中越容易控制这个小球。
既有对抗的趣味性,也可以一个人玩,训练专注。昨天只是体验了对抗游戏,感觉对大脑指令的收集还比较准确。像我什么都不想,专注了之后,很快就赢了。但是,像超越障碍,以脑电波控制小球方向这个游戏,控制精度如何,我没有体验,还不得而知。
意念控制游戏,的确很科幻的感觉。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种想像:在大脑里发功,要打倒对方,结果一想,对面的家伙就倒下了。
科幻真的就要变成现实了吗?
真正的意念发功我没有见过,但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把脑波转化为电波,从而控制物体,很有可能就会实现我们儿时的梦想。
这其实本来就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虽然目前还很初期,也是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但这一技术的未来前景很值得期待。
就从游戏来看,也挺有趣,也有价值,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集中精神做一件事,这的确是人训练大脑的一种方式,这样的锻炼之后,人脑也可更有效率地做事。甚至,通过放空,观呼吸,也可以治疗失眠。
这里也要声明一句,我与这个MindFlex完全不认识,没有一点广告色彩。就是觉得这游戏好玩,多说了几句。
另外,再回答下朋友们的问题,如何让脑电波强大?唯专注尔。
再发张照片,是我在这个运动会上体验Google
智能科技产品,应该如何发展?的确需要更多探索,Google
这是我的微信公众账号。关注我的公众账号两个方法:一是扫描此图,二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搜索账号【yinghuanlee】->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