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我的那些事儿
(2009-12-12 16:56:05)
标签:
杂谈母亲 |
分类: 瀛眼看人 |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去世一年多了。
还好,一年多来,有繁忙的工作,能够化解思念,但今天却因为一些事情,想起母亲。
母亲,一个大地主家的女儿。文革开始,正是她毕业、成家、开始新的人生的时候,在她受尽屈辱、背负种种骂名的背景下,她原来的所有关于“另一半”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彻底改变了。某种意义上,“党员”是她的一个庇护所。她,大着肚子,怀着哥哥,还要跳忠字舞。
别说一年很快过去,四十年的岁月也如尘烟一般飘散。母亲操劳着、等着,等着父亲成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成为工运战线的楷模,等着哥哥和我成家立业,她还带大了哥哥的女儿。等一切都安然,等属于她的好日子终于来临时,她在66岁的时候,猝然倒下。
母亲,这两个字的意义,无须我多言。在我心中,母亲更是一个很大很沉重的话题,我不想随便写写,于我,是一个谋划中的大思考。
我一直认为,情绪才是创作的根源,随便写写,情绪发泄掉了,就无从更深地思考与怀念。
能够随便找个借口就发泄出来的心伤,也不是真的伤。真正的心伤,是无法说出口的。
死者己矣,生者继续。但很多事情,却开始颠覆。
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过去我一直也相信母亲的话:“你不像我,像你父系家族的人”。因为母亲不高,而我远远超过了她的身高。
可是,当我越年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母系基因的传承。而今天,当我细细回想,发现母亲的影响其实早在那里,只是我不自知而己。
母亲很有做菜的天份,她擅长做大菜,烧鱼、红烧肉什么的,那个年代也就如此了吧。但母亲做过“大菜”的厨房一定很狼籍,她擅长做,换言之,就是创作,而她不愿收拾,洗碗,她更不爱做。
而我,不知不觉中继承了母亲的这一特质。18岁离开家上大学之前,从来没做过饭,但成家后一上手,还不错。更重要的,不洗碗的习惯都一样。我至今感谢从母亲那里“偷”来的两个习惯:一个是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原味和新鲜,如豆角刚一断生,就上桌(这一点,当时备受争议);二是绝不放味精。这一点,在当时,也是非主流,因为那时家家做菜都放味精。因为这件事,母亲与父亲还有争执,所以,我记得。
可是,我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我的饮食口味。无好,无坏,只是存在。
再说到衣。母亲如何的品味,我记忆已经不深刻了。那些时候,也不允许孩子们想这些啊,想的只有是学习和高考。记得高中时,母亲要给我和哥哥织毛衣,高领毛衣,流行的。
要给哥哥织的毛衣,是深蓝色,而给我的毛衣,母亲当时告诉我:“给你织个不同的颜色,我喜欢的,铁锈红”。我听了,对这个颜色一点概念也没有,茫然地点点头。后来,看到母亲一针一线织出来的“介于橙色与红色之间,闪着金属光芒”的一种红色,我才知道,什么是“铁锈红”色。
第一眼看见,就特别喜欢,这件毛衣不仅穿了高中的三年,大学时继续,只不过被我改造成了当时流行的“蝙蝠袖”毛衣。现今,虽然不穿了,但收藏着。
我以为,这个独特的颜色开启了我一生的审美特质。
高纯度的、既猛烈又妥协、既火热又收敛,并有着金属那种铮铮质感的“铁锈红”色成了我的一个人生基调。
母亲的品味其实是影响了我。我一直不喜欢特别主流的那些套装之类的衣服,喜欢既另类又“能穿一辈子的”那种东西,有些长辈看不惯,而母亲总是很赞赏。前年,我在香港买的一双运动鞋,母亲说:“真好看”。我因当时买得有点急,小了一点,很少穿,听母亲这么一说,立刻“推销”给她了,而她,捡我的剩,很高兴。
在消费观念上,支持我的也是母亲。我呢,要么不买东西,要买,一定得是我自己喜欢的。而我喜欢的东西,都是“大”的,无论是房,还是车。可我的想法,父亲、哥哥都不同意,他们认为应该“量力而行”。这时,母亲就成了我的同盟军。
母亲相信我的判断,相信我喜欢的一定是好的,这才是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贵的,就是好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随心所想”的生活理念。或者说,其实这正是母亲传递给我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如我前面所言,无好、无坏,只是一种存在。我就是继承了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我的人生。
过去,当母亲仍在的时候,我无知无觉,不以为然,没想过这些小事。但此刻,当我细细思量,才发现,其实,我的一切无不打上母亲的烙印,包括我越来越像母亲的那些我过去不认同、不以为然的生活习惯。这时,我越发地感觉到了基因的厉害。
这一发现,其实让我震惊。
女人是天敌,哪怕是母亲与女儿?这个观点我还在思考,不是结论,但这的确是我前些年的一些想法。
毕竟,中国传统中的重男轻女,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是一样,虽然身为女人,可能本身就受到“重男轻女”传统的害,但做为家庭中的主心骨、家庭里最有份量的母性力量,她们仍在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
我有一个哥哥。一句话足够,已经不用多说。
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严苛、更多的指责,曾经让我无法认同母亲。
但是,今天,我细究起更多的事实,想到继承的力量,想到“我越来越像母亲”的这一事实,我无法不震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