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人很多,朋友中就有“洁癖”、“装修癖”等等,而我,可以用“可口可乐癖”来形容。这里不是为可口可乐做宣传,我根本不认识人家。虽然当水一样地喝了十几年的可乐,不认识人家,也没想认识人家。
也是因为高兴,因为《劫后余生:可口可乐泼在IBM上》这件事,才想起写写这个话题。“我只喝可乐”已经被朋友熟知,聚会吃饭时,我已经不用点喝的了,好像一切已经成了习惯。其中,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某公司的MISS周,在出差湘西凤凰的路上,她给同行的人买水时,唯独给我买了可乐。不需我说,替我想到,我有些感动。然而,她也不免加一句话:“小心身体”。朋友的好意我心领,绝对是为我好。甚至在她的观念里,明明不认同我的选择,认为我在“损害”身体,她依然想我之所想。这一点,更让我感动。然而,我就在想:可口可乐,真的是健康杀手?
的确,关于可口可乐什么“杀精”、“糖份高”等宣传早已太多了,什么上榜“十大不健康食品”之类的报道早己太多了。朋友有此担心是正常的。
然而,我为什么要喝可乐呢?我所谓的可乐只是可口可乐,PEPSI绝对不在此列。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喜欢。就像我在1986年第一次听“荷东”的音乐,也就是那时所谓的“摇滚”了(今天来看,绝对地简单、初级),强烈的节奏、好听的旋律,哪怕同听的同学认为“吵得要命”,可我就是喜欢,没来由的。也许是契合了自己的心灵或者身体的一部分吧,我今天还没找到答案,还没对自己研究得太透。同理,当我第一次在大学里喝可口可乐时,同时喝的还有雪碧。我就对这种怪怪的口味极端有好感,也是没来由的。毕业后,自己挣钱了,喜欢就喝呗。于是,一步步走到今天:买可乐都是让小区的华润超市五箱五箱地送货,而且是最大容量的2.5升装的,不知道的人以为我批发呢。
如果用健康的标准来衡量,我就是一个标准的“五毒”人士,喝可乐、抽烟、熬夜、吃饭不规律、嗜辣。可是,我一向认为,所谓健康,第一是心理上的健康与舒服,也就是怎么高兴怎么来;第二是身体是缺什么补什么,听自己身体的话没错。
第一点, 先讲两个故事。朋友的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但是,一向对自己要求颇高,心思颇重,经常因为想不开的事辗转反侧夜不成眠。50多一点,就因为肺癌去世了。另一个是我经常讲的:记者去采访长寿的老人,老人正说着“我的心得是不抽烟,少吃肉”,门后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我的烟呢?”,记者问“这是谁啊?”长寿老人说:“我的父亲”。所以,我一向认为,心理上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果一边严肃地思考“吃什么才能健康”,一边琢磨“这个事怎么办啊”,那是没用的。这不是说,遇事“都不当回事”一样的“没大脑”,而是要想得开,该放则放,舍得,没有舍哪来得?心理上的平静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说,对我而言,世界上幸福的一刻就是洗个痛快的热水澡,然后喝下一大口冰凉的可乐,那种“爽”是直通心肺的。有时,我会杞人忧天地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可乐,我该怎么办啊?当然,这种心态可能就是对一件事物热爱到了极点不自觉的一种想法吧。幸运的是,家里随时都有足够的可乐储备,供我任意挥霍。对我而言,喝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癖好,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让我感觉生活的美好。
第二点, 我一向认为,身体是天然的,身体本身其实是非常有智慧的,只是驾驭身体的人并不知道罢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譬如,有时候,特别想吃肉,有时候,特别想睡觉,自己根本就控制不了地想吃想睡。其实,这就是身体自己发出的信号:“我需要吃肉,我需要睡觉”。别的人我不好说,我只说我自己的感觉。我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身体喜欢喝什么,吃什么,就这样去做呗。
同事问我:“你怎么总是夜里写稿子、工作?”我说:“白天忙了一天,晚上看看电视就睡了。可是,我心里知道,还有稿子要写,于是,睡了两三个小时,自然就醒了。这时,基本都是夜里了。”喝可乐也一样,身体喜欢,有这样的信号,就喝呗。虽然,糖份可能会损害牙齿,可是,吃糖、冰淇淋不是更严重吗?而且,注意刷牙不就可以预防了吗?更重要的是,糖份对于大脑的思考是多么重要啊,这已经不需多说了吧。
再来说说危害,这个世界上的危害还少吗?苏丹红、激素、城市废气等等,对此,我关注得不多,没时间、没兴趣。但我看过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已经生理发育成熟了,因为家境比较好,她总是吃最先上市的水果。”对此,我不想说太多,因为已经无从说起了,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吗?朋友聚会时已经有人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可吃的?”
再有报道说,可乐对生育不利,还是做了实验的,可人家美国人不是照样面红体壮、子孙绵延嘛。可是,我的很多女同行,无缘无故地流产,她们可没喝可乐啊?!工作压力大,这是现状,而且已经侵入了身体。每天早晨,我面对严重的塞车,还要赶时间,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消耗,是不是也要由哪种食品来担一下责任呢?
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就是这样五毒俱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以毒攻毒吧。”其实,我本来没想那么多,只是顺心顺意地按照自己的需求和逻辑生活着,只是,遇到朋友好心地劝慰“少喝可乐”时,我才这么调侃地说上一句两句。我本无暇想那么多,我一向坚持我自己的生活原则,健不健康不是我的第一考量,生活快乐、心灵的平静与充实才是我的第一思考与选择。基于此,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心灵的平静本身也包含着身体的平静。其实,如果按照我的逻辑,本来都不该有这篇文章的,只是,面对不时出现的朋友的关心,我才想到了这么多。
当然,我的情况只对我个人适用。对每个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前几天看的一部电影里说的:“要想生活得快乐,也需要智慧”。
我不追求生命的长短,这也追求不来。我只想顺心顺意、高兴快乐地活每一天。如果我不能快乐,我也要知道原因,知道我做此选择是为了什么。当我明白了这些,我自然也会高兴。
另外,补充几句,我因为喝了太多不同的可乐,现在已经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口味。北京灌装厂的,当然是我的最爱,冰后的刺激感很强。大连灌装厂的比较甜一点。英国的小瓶装可乐1.2个英镑,相当于15元人民币,中规中矩,没感觉。美国的可乐,味道最正,二氧化碳量却不如北京的,也就是气不足。反正我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喝当地的可乐,至于马来西亚、西班牙、荷兰等等地方的可乐,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就是因为很“可乐”吧,标准化嘛。
当然,我也不排斥任何东西,只要是我喜欢的。虽然通常是法国鹅肝配红酒,但我偶尔也会一边喝可乐,一边吃鹅肝,这两种味觉的碰撞,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人生充满奇遇,写到这里,我只剩感恩了。
前一篇:劫后余生:可口可乐泼在IBM上
后一篇:网管:怎样才能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