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父亲

(2006-06-18 11:13:39)
分类: 瀛眼看人
今天是父亲节。此文送给我的父亲。
文章部分内容曾刊登在2002年4月的《工人日报》上,因为父亲获得了当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前不久,一位多年前曾到过我家里的同学告诉我,我父亲对于成功的说法让他一直难以忘记,他曾对我的同学说:成功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开头,因为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多太深了,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用别人的话开始吧。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很忙。那时全家人住在6平米的小屋里,常常是我睡醒了一觉,迷迷蒙蒙中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写着什么。今天,我仿佛还能感觉到那昏黄的灯光和那个奋笔疾书的背影。这样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在我读书的岁月里,我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我的学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我看来,这似乎就是天经地义的。身教胜于言教,父亲根本就不用多说什么,他的言行已经教了我很多很多。
 
家里的书很多,除了父亲的工会专业书之外,大多是文学名著。当这些书都被我看过之后,每到放假,父亲就带着我和哥哥去他们工会的图书馆借。别看父亲工作那么忙,这件事他总会记得。
 
我学的是理工科,但现在走上了记者这个职业,深感其中乐趣无穷。这也是父亲对我的影响,因为从小我就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文学的热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当别的孩子在听童话故事的时候,父亲给我讲的是荆轲刺秦王。
 
“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徙,生南国兮;深固南土,更壹志兮。”这是屈原的《桔颂》,也是我父亲最爱的一首辞。从父亲不厌其烦地讲解的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
 
冥冥中,好玩的是,父亲的名字与一个唐朝大诗人同名。也许父亲的骨子里就流淌着诗人的热血与豪情,他也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与执着,只是都给了他热爱的工作。
 
在成长的岁月里,父亲基本上无暇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他太忙了。但是,每遇我升学、转学、找工作等大事,全有父亲陪在身边。中考、高考,每次三天考试,父亲全都在考场外等我。拿着水,领我去吃饭,还总在安慰我:“考过的就过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后来,我考上了南京的大学。对于工作这件事,父亲曾多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还是回家吧。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要到北京发展,父亲听了我的想法,没再说什么。然后,他就开始留意帮我找工作。大学毕业前的那个暑假快结束时,我们决定去北京找一家接收单位。我本来说自己想办法,但父亲怎么能不管呢?父亲执意先去北京联系。但是,找工作的事情并不顺利。
 
这时,父亲得回去了,我们也要回学校了。父亲不让我们去车站送他,他把我们送到王府井,知道我们可以顺利地回到亲戚家后,他就走了。
 
我看着他转过身,走了几步,又转过来向我们摆摆手,意思是让我们也早点回去,然后就又往前走了。眨眼间,汹涌的人流就淹没了他的背影。这时我心里很酸,很难受,一方面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一方面也是看到父亲在这几天里迅速地瘦了,变得更黑了,而他一个人走过去的背影又是那样的孤独,孤独中更透着疲惫。
 
若干年后,有一次与父亲提到这一情景,他说他当然记得,因为他是哭着走到车站的。他说他的哭除了因为分离,更多的是他觉得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因为工作没着落,让女儿心里难受了。当年龄渐长,我已经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境。那份父爱,那份亲情,令我至今难忘。
 
自从18岁离开家读大学直到现在,就很少能与父亲长时间地在一起了。写了这几段文字,还仅仅是我眼中我心中的父亲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父亲对我的影响已经根植于我的身上。我一直想对父亲说:谢谢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