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意外

(2006-05-01 13:59:16)
分类: 我看电影
Something's Gotta Give》(爱是妥协)是部老片子,最近HBO上又在播。这次看注意到了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尼科尔森演的老男人在女剧作家的家里养病,两个人因为观点不合,常绊嘴,而且女作家话里话外对这个老男人的“色”极为反感。某一天晚上,在只有这两个人的空间里,老男人撞上了女作家的裸体,双方都非常尴尬。老男人在跟他的医生讲这件事情时说:这是个意外。医生的回答则让我顿悟:佛洛伊德说,“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意外。
是的,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被一种冲动或者是莫名的情绪所驱动着来来去去,但是,潜意识早已经在那里了,身体的反应是先于大脑的,也许嘴上是厌恶的,但是,行为上却是与之相反。女作家知道家里有个陌生的她反感的男人,她为什么还要在进浴室之前脱光了衣服?尽管那时已经凌晨,老男人99%是睡着了,可是,万一他醒了,甚至在走来走去呢?女作家想过没有?她没有。在她的潜意识里,她不仅不反感那个老男人,还对懂得欣赏女人懂得享受生活的他非常有好感,而她自己渴望男人的欣赏渴望感情的心态也在脱衣服进浴室这件事上表露无遗。
或许这只是她的习惯,但是,如果她真的讨厌那个男人,她会在习惯地进浴室之前,想到家里有那么一个人,她不想有任何她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她就会谨慎。甚至,她真的反感那个男人在家里这件事,弄得她心气全无,也没了这样的举动。而她却是写作之后,高兴地开始脱衣服,然后撞上了老男人,然后惊叫,然后两人开始了进一步的冲突与争斗,当然最后,两个人结合了。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意外,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只不过,有些因很明显,有些因隐藏得很深,潜意识里的,甚至对有些事,当事人至死都不明白这个因在哪里。明白这些,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很好理解。我感兴趣的还有一点,就是在这样一部轻松诙谐的片子里,还能有这样深刻的见地,我很佩服。它不只是让你轻松一下而己,透过一段故事,让有心的观众还能感受到一些真知灼见,所谓寓教于乐也不过如此了吧。
不仅寓教于乐,还寓教于“杀手”。《机动杀人》讲的是一个变态杀手的故事,他每次杀人一定选择一个朋友很少、亲人很少的人下手,并把对方的脸砍成血肉模糊,让人认不出来。然后,他和死者交换身份证,他就变成了死者,以死者的身份活着。用警官的话说:“他就像一个寄居蟹,活在别人的世界中,而且不停地更换。”后来,朱莉演的女警察找到了他的家。在他的家里,他妈妈以一种冷漠口吻说:“一定是他干的,就算他的外表变了很多,我认得他的眼睛。”女警察在壁炉上方看到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那是杀人犯的孪生哥哥。他哥哥开朗活泼,他妈妈说起他哥哥时,一脸的陶醉与满足,还回忆起与他哥哥一起听音乐会的情景。但是,他哥哥死了,就是被这个杀手在14岁时拖入水中溺死的。
 
杀手16岁离家出走,开始杀人,开始换身份。因为他母亲从来就不喜欢他而是特别地偏爱他的哥哥导致他无法对自己认同。这种偏心不是隐藏的,非常明显。连自己的母亲都一脸厌恶地看着自己,你让这个孩子如何去认同自己?在一个孩子的眼中,与他接触最多的母亲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杀手母亲对两个孩子过分的偏心,使得杀手的心理开始变态,进而一步步走上杀人换身份之路。
 
影片中间,在医院里,杀手与他妈妈重逢了。杀手眼泛泪光,凄惨而绝望地说:“你的嘴里从来都是里恩(他哥哥),根本就没有我。”然后,他把他妈妈也杀了。这之后,在逃亡的火车上,杀手又遇见一个人,那个男人一脸自信,说话语气强硬。杀手与他在火车连接处抽烟、聊天,杀手说:“你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你从小被宠惯了。”当火车经过隧道时,杀手把他推下了火车。
 
当然,最后,这个杀手还是被绳之以法。但是,他的成长经历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童年的遭遇才让他如此地变态。国外这样的电影很多,杀手、惊悚电影是一种类型化的电影。但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于,编剧并没有仅仅表现杀手的做案、惊恐剧情的铺排,而是通过情节展现杀手之所以成为杀手的根本原因,让所有观者都能明白人在观念形成的最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一个人走上不归路。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意外,这个杀手能走上这条路绝对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所谓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然,这个杀手的经历被极端化了,因为这种处理方式才能震憾人心。而普通人在童年时都有着种种不同的际遇,所走上的路都各有不同,但是,细细体会,就会发现,很多思想的起源就在童年。顺着来路寻回去,就会发现最后我们的记忆会定格会那遥远的一个时刻,或许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或许是与亲人团聚的夜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最后对童年念念不忘,叶落归根,还是回到了最初。我此刻不可遏制地想起了《百年孤独》的开篇:“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文学史上的经典。
 
真正有心的父母看到这样的影片,当然会明白,童年的经历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至少对如何教育孩子会有一些体认,这当然是电影期望的美好理想。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理想之下,那些编剧们才努力地把生命的真相、生活的真相展现在影像世界中,更借助那些或者是轻松或者是惊悚的吸引人的具有商业卖点的情节展示给观众,试图给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个醒。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编剧本无任何教化意义,他只是就着自己的思想和赚钱的基本原则写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影。但是,商业电影也是需要深度的,也要有一个有逻辑的完整的能打动人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基于整体电影工业的质素和编剧的功力,才出台了这样一部能被认可的电影。而基于这个制度之下的这样的故事,其深度已经可以具有教化意义了,而且是寓教于乐、寓教于商业。这或许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无论如何,我对这些商业影片中所传递出来的教育意义深表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