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冠廷与《一生所爱》:看港人的张力

(2006-03-26 04:20:16)
分类: 我听音乐

   当《大话西游》风行的时候,我知道了作词作曲并演唱《一生所爱》的卢冠廷。但当时,我并不认识谁是卢冠庭,只是听说他也演电影。有一次在一部香港电影的开头,看了演员名单,知道有他。于是,一部普通的甚至有点俗气的关于医生父子故事的电影我也看了下来,认定其中一位年长的稍显飘逸的老者是他。因为能写出这样音乐的人,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

 

   但是,后来,别人告诉我,那个有些秃顶的最恶搞的那个配角才是他。那次,真的是让我震憾了一回,也让我对香港文化震憾了一回,港人的张力可见一斑。后来,又在多部电影中见过这个恶搞的卢冠廷,有些是午夜场的恐怖电影。秃秃的头、溜溜的眼,其实着实挺可爱的。我同样求证过一些人,听了《一生所爱》,再看这个人在电影中的形象,无不惊诧莫名。

 

   再想想好莱坞中的一些人物,譬如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他给人的印象与他的作品大致相同,至少在公众眼中,他不出这个“圈儿”,也就是不会让人有惊诧之感。而卢冠廷不同,他的《一生所爱》与《大话西游》可谓是绝配,这首歌可以说是超越一般听觉的极品之做,只有用心灵去听的人才会感受到歌中所传达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情仇、隐藏在生死轮回的宿命之中的天地之不仁与我何渺小之无力感”,凄婉哀绝也好,柔肠寸断也好,真正好的音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漫天的风沙掠过鸡鸣驿,至尊宝一摇一摆地离去,背后是扬起的尘沙,“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命运.....情人别后永远再不来/徒然独望放眼尘世外/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隐约在白云外”.

 

  这位八十年代出道的音乐人,不仅其貌不扬,可以用“丑”来形容。多年来,他与那位公认的才女,贤妻唐书琛女士一拍一和,给乐坛里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歌曲。我们所熟悉的,《天变地变情不变》写给张学友的、《凭着爱》写给苏芮的,等等。作为创作人,卢冠廷也从未大红大紫过,但这个名字在香港乐坛却绝对是分量十足,它至少代表了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歌曲奖”、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电影音乐创作奖”。卢冠廷喜欢给电影做配乐,此外,他亦给人写歌,谭咏麟、林子祥、林忆莲等都是受益人;偶尔,他甚至会开开金口,玩票性质的唱歌、出专辑。他也是个音乐顽童,无视名利,只求认同。“低调的卢冠廷,从不见他着靓衫,从不见他与媒体亲密无间,也从未见他将他写的歌卖出过高价。兴致来时,将给别人写过的歌拿回来自己唱唱。”

 

   香港这样的人不少,还有一个是黄霑,他的风流,他的吃喝玩乐等等早就不用说了,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沧海一声笑》这样绝世之作。今天看了一个贴子,又发现经常演黑帮的“基哥”,就是那个脸上全是坑凹的家伙,却写出了《黑狱断肠歌》那有两首脍炙人口的监狱歌,真是不敢相信。现在,这个基哥不但演戏,还做起监制、编剧、策划、导演,忙得个不亦乐乎。

 

   我一直认为,香港的草根文化是香港的根基,无数人从底层摸爬滚打开始起步,这中间大量的电影泥沙俱下,大量的音乐良莠不齐,但是,不断的磨炼当中,精品也层出不穷。有几个是科班毕业?但是,就是有些人哪怕只演一个小人物,也让我们津津乐道。所谓商业社会的铜臭当中,我们还是聆听到了《一生所爱》、《沧海一声笑》。

 

   卢冠廷的音乐作品与电影形象让我看到了港人的张力之外,也引发了我一直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联想。在我看来,所谓出世,即是真心的那部分,对写作者而言,是能写出真正的代表真心的作品。过去的文化教育中,要写出真心的东西,往往得在山野中才行,所谓修炼,一定得是于无人处面壁十年的那种。因为一旦入世,就容易被红尘所淹没,很难再有真心。但是,黄霑、卢冠庭,甚至于今天的周星驰,却让我看到了于最耀眼的香江滚滚红尘中仍在的“真”的东西,直达生命本质的东西。

 

   中国文化最为经典的那句话:“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我想,唯有真的“入世”才能真的“出世”。生命需要体验,艺术更需要孤独者的创造。香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人,还是因为环境。我想,入世与出世之间的落差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人吧。

 

file:///D:/Lee/图片/人物/卢冠廷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