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是记者 |
——2006年1月刊
2005,中国3G牌照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地没有发放。
2005,从年初到年尾,总是听到一个词:转型。
运营商在转型,从品牌建设到自身建设,从战略到管理,都在转型。
人也在转型啊,运营商老总的换帅始于2004,但是,运营商官员的省级换防却是在2005达到了高潮。在这其中,通信圈中人转型的也不少。从通信行业跨到传统行业的有之,从跑通信的记者跳到企业的有之,总之,蹦到眼前的好像都跟转型有关。
再说回来,我们这本《运营官》的诞生也跟转型有关。通信市场在变化,运营商在转型,运营商中的中高级管理者(即运营官)在想些什么?如何做到?这才是我们的想做的内容。《运营官》于是应运而生,这是一本为通信管理者量身定做的商业价值,想运营官所想,为运营商的转型发与发展出力。
企业的核心命脉是人,离开了人,企业就是“止业”。对于这十年来快速发展的通信业,人才尤其重要。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所有为中国通信业的发展而努力的人们都是值得颂扬的。但在这其中,还是涌现出了很多值得书写的领导者。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无论是运营商企业还是制造商企业,都在向前迈进,推动着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2005通信业之榜样的力量》书写这些领导者,书写这些为通信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脱颖而出,成为通信业的中梁抵柱。
3G、WiMAX、IPTV,技术带动产业发展,而通信产业的未来则影响着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通过《2005通信业之产业的力量》,我们希望描绘今天通信产业的发展脉动,从而让人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明天的第一缕阳光。
对运营商来说,面临的挑战很多,但对中国的运营商来说,管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因为中国运营商的背景是“彻底地走向市场”,因为运营商面临着从国有体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更因为管理是细节的是要改变人们思维习惯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管理转型的难度最大。《2005通信业之管理的力量》就是希望我们能在管理这方面,为运营商贡献一点我们的思考。
中国的通信建设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也值得我们试目以待。
前一篇:钻石与铁锈:迪伦忒不厚道
后一篇:《运营官》刊首语:不吃电信吃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