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看电影 |
就《断臂山》电影本身,我还有三点想说。
一、李安已经拍得无与伦比了,但是,我看了原版小说,发现有一个细节,其实李安可以比现在拍得更有感染力。小说中写他们第一次分别时的情景:“他们握手道别,在彼此肩上捶了一拳。两人渐行渐远,别无选择,唯有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上路。分手后的一英里,每走一码路,恩尼斯都觉得有人在他的肠子上掏一下,每次掏出一码长。他在路边停下车,在漫天席卷的雪花中,想吐但是什么都吐不出来。他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这种情绪过了很久才平息下来。”电影里,恩尼斯走了之后,镜头切到杰克开车时悲伤的脸,然后再一转,就是恩尼斯到一处墙边呕吐。
这样的过程,在李安的电影中被一笔带过。但是,我认为,这部分最能说明两个男人最初最美好的感情被两个人自己生生斩断时的痛不欲生。尤其是恩尼斯,他一直是两个人关系中的被动方,也是压抑自己最厉害的一个,因为他明白如果两个男人在一起会是什么结果。正因为他明白一切,在他们两人当中,他的感情与理智是最为分离的一个。
所以,他才那样地难受,才会“每走一码路,恩尼斯都觉得有人在他的肠子上掏了一下”。相反,杰克是一个义无反顾的人,他是主动方,他无所顾忌,他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电影里却没有表现出这样的细节。当然,我说的是我认为的更完美的境界,李安已经拍得非常好了。但如果这样,会不会更好?
二、当五年前我被《北京故事》感动得“一个星期脑海里全是陈悍东与蓝宇的悲欢离合”时,我已经明白男人之间的爱来得更为深刻。男人、女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人生只是生命的一个表象,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个表象。事实上,或男或女也只是表象,真正活动和存在着的,只是一个中性的人,灵魂应该是中性的,那是关乎生命本真的美。
人,美的便是美的,无论是男是女。我们都是躲在自己表象后面的游魂,这游魂本就是中性的。所以,同性恋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世界上能有这样的感受的女人太少了,男人之间更容易达到灵魂共融的境界。所以,越是思想家文学家越容易发生同性恋。
所有喜欢《北京故事》的人无不痛骂电影《蓝宇》,故事的深刻被消解得成了大款与雏男之间的纠缠。更可惜的是,关锦鹏居然是同性恋,却拍成了这样,可见关锦鹏的不深刻。所以,曾被《北京故事》感动的我,当看到《断臂山》时,更为遗憾,因为我们曾有这样的故事,曾有这样细腻感人的情节,曾有这样生死相随的爱情,但却被关的影像弄得支离破碎,白白浪费了一部优秀的小说。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段对白,小男孩对他妈妈说:“我今天看了一部悲剧电影,心情很不好”,他妈妈说到:“生活已经是这样了,就不要再看这样的电影了”。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悲剧多于喜剧。但是,活着的人需要希望,希望心灵的慰藉。
好莱坞的电影经常以大团圆的结局告诉我们,生活还是有希望的,活着还是有前途的。那么多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励志电影总是鼓励人们,要有梦想,一定有所获。就算我们都明白,电影一定是编出来的,但是,人都容易被环境所影响,美好的光明的东西,总比黯然的悲剧的东西能够鼓舞人心。
我认为,真正明白“生命是炼狱”的人才能明白好莱坞“大团圆”电影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