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隐私”与“欲望”
(2009-09-11 08:57:50)
标签:
隐私欲望自然性粉丝狗仔杂谈 |
分类: 随心随笔 |
"明星隐私”与“欲望”
梁生智
确切地说,当人类自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后,人类早已失去了自身的隐私。也就是说,人类已经没有了所谓的“隐私”,包括明星其实也没有什么隐私,想一想,过一段时间就被弄出来的所谓“隐私”内容,无非就是一个明星是不是结了婚,或者又离了婚,或者就是是不是瞒着自己的另一半约会了其它异性。要不就是这些明星住在哪儿,住着什么要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或者是这些人的年龄究竟多大,收入是多少,手机号是多少等等。
如果说这些确实是隐私,那这些内容就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别人是不应该去打听,更不应该拿来说事的,如果你拿来说事,触法的就是你。
但是,为什么总会有拿“明星隐私”说事的哪?
说白了,这与说事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有关。
明星的事总被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是“明星”,他们具有知名度,他们能吸引眼球,他们能创造效益,他们能带来轰动。围绕他们说事,许多人和机构可以事半功倍获利。
首先就是林林总总的媒体。不管什么明星,也不管是什么“隐私”,被拿出来“晒”都必须经过媒体,如果没有媒体的传播,再大的隐私也会“隐”着。
媒体的效益直接与吸引受众关联,读者越多,媒体的发行量,点击率,收视率就会越高,直接的收入和间接的收入就会越高。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众多媒体自然深谙“明星隐私”的“价值”,总喜欢把明星的一举一动放大。明星红时会放大,明星黑时也放大,反正只是要能吸引受众关注,媒体就会不惜版面。“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爱也媒体,恨也媒体”,这早已是众多明星矛盾的心理体现。
常常在坐地铁的时候,突然看到从人群中挤出一个男的或者一个女的,从不知何处抽出一叠报纸,扯起嗓子喊:“某某某(自然是明星)自杀,赶快看呀。”或者是“某某某被某某某杀害了(自然都得是明星),买一份看呀!”其实可能只是这份媒体报道了“某某某”在拍摄某个影视剧,其中有这样的剧情。可怜的明星呀!
其次就是媒体的派生——记者。记者的工作就是发现和报道发生在社会中的各类事件,自然也包括明星的事。但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毕竟不会时时有,许多事总会有局限性,不可能吸引众多人的眼球。而关注明星则不同,明星的特殊性是一种大众关注性。所以,捕捉明星的动态所造成的吸引力自然也会高。而且,因为媒体的需要,许多记者会拿明星的事做交易,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狗仔”队的“敬业”很大程度上是与利连在一起,而不是与“业”连在一起。
现在许多“狗仔”出书以大爆“独家新闻”大捞其钱的事已经不再新鲜,实在不行,整点儿跟明星靠边的事赚稿费也行。
第三就是所谓“粉丝”对明星的态度。媒体有一种说法,说明星之所以不愿意告诉别人是不结婚,是因为怕失去“粉丝”的支持。想一想,如果是真正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那应该是要设身处地为明星想,明星如果没有结婚应该替他们着急,而不是其它,现在的状况很显然不是这样,而是许多明星一听说人家明星娶了别人,或者嫁了别人就生气,就谩骂。为什么?因为,这些粉丝有“占有欲”。在他们的心理潜藏着一个不讲理的道理,我喜欢你,我支持你,我是你的粉丝,你就应该是我的,即使你不能娶我,不能嫁我,你也不能属于别人,如果你娶了别人,嫁了别人,我自然跟你“起急”。
现在,拿自己的命来跟明星较劲的人不是大有人在吗?所以,关心明星其实是满足自己占有欲的极致体现。
最后说说普通公众,众多普遍公众也关注明星,是窥视欲。普通公众掌握不了媒体,也没有记者的便利身份,也主要的是也捞不着见明星的份。但是,因为人家是明星,与自己不同,所以明星是如何活着的,自然也会关心。不能直接去窥视,间接窥也行。
“窥视”本身就是人的本能欲望的一种,跟自己生活得差不多的人的言行,自己清楚,所以不大值得“窥视”。“明星”的事多少显得更刺激,所以,自然要“窥”。关注媒体报道某个星与什么人在车里“震”其实可能是表象,更多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自己的“臆想”,满足的是想象人家在车里如何“震”,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震”。
明星就是一个自然的人,所有自然人应该做的事,他们都应该会做。可怜的就是他们因为成为“明”的人,也就是公开的人,身上的自然性早已被剥掉,他们早已没有了“自然性(也就是隐私)”。所以,拿他们的所谓“隐私”来说事,其实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隐私,而只是为了满足关注者自身的欲望。
所以,既然成了明星,就不必再在乎——也在乎不了——自己的“隐私”;既然你是“粉丝”,就也就要明白,明星不管做什么你都得接招,因为明星不是你的!
只要有“欲望”,“明星隐私”就会没完没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