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连上空的云
大连上空的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25
  • 关注人气:2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爱军入选辽宁教育2008年度人物(《辽沈晚报》)

(2009-01-13 22:54:05)
标签:

海岛教师

杨爱军

入选辽宁教育

2008年度人物

杂谈

分类: 人间真情

    2009年1月11日《辽沈晚报》报道,海岛教师杨爱军入选辽宁教育2008年度人物。全文如下:

海岛教师入选辽宁教育2008年度人物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1.jpg

 

他们彰显红烛精神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5.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6.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7.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8.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19.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20.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21.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22.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23.jpg
http://epaper.lnd.com.cn/lswb/20090111/m_50824.jpg
陈炳炎杨爱军李佳雨陈思佳何宗宝
王智森 邹念育王平孙桂萍宋宝韫张芳
    由省教育厅批准辽宁教育电视台主办,本报协办的“2008辽宁教育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昨日落下帷幕。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扎根山村教育20年的孙桂萍等10人获得“2008辽宁教育年度人物”,本报曾多次报道的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大连长海四中教师杨爱军也获此殊荣。
    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经过3个月的评选,从辽宁省内13个教育局、50余所高校征集的1168件人物事迹,此次评选出的人物,既有辛勤工作的一线教师、卓有建树的科研人员、做出较大成绩的教育行政人员、也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子有方的家长和捐资助学的热心人士、爱心企业等。
    昨日在辽宁教育电视台举行的“2008辽宁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讲道:“长期以来,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敬业钻研、无私奉献,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这些教育战线的榜样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气氛。 
用真心回报社会
    71岁的陈炳炎是阜新顺泰客运公司经理,他经营着6条长途线路,拥有50余台客车。总是穿着几年前的旧衣服,全身“行头”不到100元的老陈,却让人无法把他和“老板”身份联系在一起,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营企业家。
    陈炳炎小时候家庭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在她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众多乡亲帮助了他们,自此陈炳炎的母亲便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回报乡亲,陈炳炎将母亲的话记在心里,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对母亲、对国家的承诺……
    2008年,陈炳炎先后出资10万元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建起了实验室,救助了10多名贫困大学生;汶川地震,他把十万元钱一次性汇到灾区,还捐出了价值12万元的图书。
    从1990年到2008年,19年的时间里陈炳炎自己和家人过着勤俭的生活,却将挣来的钱投到爱心事业上,他从救助失学儿童到建立13所炳炎希望小学,再到捐助各项公益事业,陈炳炎捐赠的钱物折合人民币累计达1300万元,而他的公司还欠着900多万元的外债。
    昨日,手拿奖杯年过古稀的陈炳炎落下了眼泪,他告诉全场观众他心中幸福的含义,“对我来说幸福不是挣了大钱以后体验物质消费的快乐,而是给敬老院的老人以寒冷中的温暖,给山村孩子以重返校园、安心读书的快乐。 ”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伉俪归来育桃李
    王智森、邹念育是大连工业大学一对海归博士夫妻,2007年8月,已经在日本生活10年了的王智森和邹念育夫妇放弃了在日本国立大学的终身教职和优厚待遇,选择回国任教。
    他们选择了大连工业大学,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组建了“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研究室”和“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所”。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通讯类专业离不开大量的先进设备,夫妇二人从决定回国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筹集设备。
    2007年11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夫妇二人将价值三千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学校。“之所以回来,是看好我们国家的前景,国家处在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尤其需要人才,国家更急需培养人才。 ”王智森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扎根农村教育终生志不移
    房身沟小学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一所只有72名学生的山村学校,孙桂萍在这所学校当了20年的老师,她的家距学校有几十里山路,学校在教室走廊的一头为她隔出了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孙桂萍一住就是20年。
    1996年,孙桂萍全家从宽甸迁居大连,在大连市委工作的哥哥曾多次想帮她调到大连工作,可面对学生们和乡亲们恋恋不舍的目光,她还是留下来了。
    昨日孙桂萍在会场说道:“大城市人才济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在这小山村里……”孙桂萍哽咽了。
    20年间,她送走了17届学生,房身沟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一共出了46个大学生,至今单身的她被问到是否值得付出这么多时,她回答道:“太值了! 
默默奉献的光明使者
    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T11级决赛中,我国选手吴春苗在引跑员李佳雨的引领下,夺得冠军并一举打破世界纪录。
    两年前就读于沈阳体育学院的李佳雨成为了吴春苗的引跑员。
    为了增进了解、培养默契,训练之余佳雨也陪着吴春苗,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吃饭,当吴春苗生病不能训练李佳雨还会让自己加练。
    在残奥会赛前,李佳雨细心地察觉吴春苗有些紧张。为了缓解吴春苗的压力,他便想办法对吴春苗进行心理暗示,“唉!今天的跑道怎么看上去比以前的短啊! ”就是这样一句话,使吴春苗紧张的情绪很快放松下来。当发令枪响后,两人奋力拼搏,最终获得了这枚宝贵的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李佳雨却在赛后得知,本届残奥会不给田径引跑员颁奖牌。李佳雨怎么也没有想到两年多汗水和拼搏换来的,却是一个没有金牌的冠军。
    然而,颁奖仪式上,最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吴春苗将自己胸前的金牌摘下戴在了李佳雨的胸前……
    王勇攀 寇籍予 记者王月宏
    图片部分王月宏摄 文部分辽宁教育电视台提供
2008辽宁教育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王智森邹念育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宋宝韫 大连交通大学教授杨爱军 大连长海四中教师孙桂萍 丹东青椅山小学教师张芳 沈阳七中教师何宗宝 锦州北镇职教中心校长王平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医大四院副院长陈思佳 阜新第四中学学生李佳雨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陈炳炎 阜新顺泰客运公司经理特别贡献奖南方航空公司北方公司马乾凯沈阳飞跃教育校长陈丽华辽宁省教育基金会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