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教育杂谈教育杂谈随笔草根观点新课程校本教研思考 |
博客圈。让我们在这一片共同蓝天下《仰望星空》,关注自己,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心一切我们感兴趣的人、事和物,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文字/图片等等),表达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二)
校本教研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保障。
学校教育哲学在经历了“以学术为本”和“以社会为本”两个阶段后,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以人为本”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学生的特殊性,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特殊性,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更强调个体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发挥、快乐的追求、个人在社会和群体的地位拓展等。
每一所学校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管理育人方法的选择等,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实际需要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加以考虑。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对的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学生,他们除了只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外,每个人在认知、思维、记忆、注意、情感、意志、性格、心理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决没有万能的钥匙。教师必须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特点,发现个别问题,制定各自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很有潜质,他的知识掌握比较丰富。那么,为什么如此讨厌学习?!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回答得了的,但至少说明我们现行的教学还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还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教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本校、立足于本班、立足于学生的特点,这有这样,教师的研究活动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校本教研正是这样的一种研究机制。
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提升的内部驱动力。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育的中心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通过学校的发展来实现。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展开,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创建新的管理制度,建设新的学校文化,可以全方位发展和提升学校。
新课程要求学校成为一个实现充满生机的地方,也只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一所优质的学校应该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具有独特的个性。学校的生命力和个性植根于学校的文化。而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主要是在学校中的人们经过积极的、合作的、创新的实践过程积淀起来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教师和校长能够积极地交流与合作,教师能把自己和服务的对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与他们共同构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们能够经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仅能吸取别人的经验,还能创造性完成工作,分享别人或自己成功的体验。
校本教研要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内部的同伴互助,和必要的“专家”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被教师所认同的行动研究。这种研究依靠的是教师和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动力、自我提升的力量,这种研究能充分张扬教师个人和学校的个性,激发学校的生命力。学校的生命力就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因此,我们说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提升的内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