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人文/历史中国的穷人更需要公共政策草根观点人文关怀杂谈随笔 |
博客圈。让我们在这一片共同蓝天下《仰望星空》,关注自己,关注国家,关注世界,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心一切我们感兴趣的人、事和物,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文字/图片等等),表达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任何地方,穷人都比富人更依赖当地资源,道理很简单,富人的财富让他们拥有更大的移动空间。北京的环境很差,但富人们每年都可以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住一段时间;一个村子里的小学很差,但富裕人家总是可以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上学;一个地方的路不好,富裕人家就可以选择在城里买幢房子;等等。政府的公共投资,更有利于穷人而不是富人。可是,富人为什么要答应这种安排呢?看一下北欧也许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当美国经理们的工资是一般雇员的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时候,北欧的经理们只比一般雇员多挣四五倍的收入,但他们却很坦然。尽管英、美学者和媒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在预测北欧模式的终结,但是,北欧模式非但没有终结,相反,北欧各国的经济一直有着骄人的表现,在信息技术领域更是占据一定的领先地位。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是北欧模式得以维持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来说,认同社会共同体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但现实似乎不容乐观。今年春天在上海开会,有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完全是浪费资金,还不如投到沿海发达地区促进经济增长。上海当年建浦东陆家嘴的花园花了15亿元,据说朱镕基总理曾感叹:“15亿呀,能建多少希望小学呢?”可是,我们的学者中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这是浪费。新农村建设明明是补过去三十年对农村投入不足的欠账,却有人说是“浪费”;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