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的过年习俗
(2019-03-03 22:33:38)
标签:
过年风情旅游 |
大年.小年.玩年.拜年
大年:过大年在腊月最后一天,即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也有因躲债或送长工回家而提前于腊月二十八日过大年的。为过个祥和愉快的干净年,有腊“二十八打邋遢(脏物)”的民俗,这天,家家户户楼上楼下、室内室外进行全面的卫生大扫除,清除烟尘,灰尘;清洗家具、餐具。腊月二十九日傍晚各家主妇在粪桶内燃放一小鞭炮,意即“弹霉”。三十日白天各家自贴春联,公执祖宗堂厅的春联由轮值管年的人贴。烧香祭祖、烛光通宵、吃年夜饭、守岁是过大年的主题。
小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摆福祀、燃红腊烛、烧香放炮接祖宗谓之过小年。接祖宗回家过年,意味着春节过年开始,期间家家置办年货,结算债务往来,在外地务工、求学、工作的人也陆续回家过年。宿松向有“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的习俗,并有“鱼回长江客归家”之说,可见对过年的重视,其意义也非一般。二十四日过小年一般只随便做几个菜,不像三十日丰盛热闹。
玩年:腊月三十日傍晚,在轮值管年人的召集下,全屋场人集中到祖堂玩年。各户由家主领队(成年女子不参加),端着“福祀”统一行动先后进入公执祖宗堂烧香放炮、跪拜祭祖后,再各自回私执堂厅放炮(一般只放炮不烧香纸),如无公堂厅,则在自家私执堂厅进行年事活动。“玩年”夜灯火昼夜通明,鞭炮声震耳欲聋,合家吃年饭,谈笑风生、其乐无穷,更有小孩点燃红烛、花灯笼,娱乐玩耍、热闹非凡,处处有“玩年”的气氛和乐趣。
拜年:吃过初一早晨的年饭,人们便开始忙着拜年了。虽说是拜年,其实是去走亲戚。在新的一年的开始,利用春节的空闲时间,顺便捎上点礼物,去拜望一下亲戚,尤其是长辈,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平时,难得抽身去亲戚家走动,去了也不捎什么,空手而去,对方不会怪罪。而过年不去拜年,特别是长辈那里,那是万万不行的,而且还不能空着手。要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于是,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就得置办好拜年的礼品,如猪肉、糖、糕、酒等。
要去拜年的亲戚多,须排出先后次序来。先到谁家,后到谁家,是有一定规矩的,马虎不得。譬如:外甥必须将拜舅舅的年排在前面,不能等到走完了其他亲戚再去岳父岳母家。平辈之间的走动,往往排在最后,谁家先到谁家后到一般不计较。
去亲戚家拜年,亲戚饭前要“烧茶”以示厚待,拜年的礼品要看辈分大小权衡回赠,像糕是必须回赠的,意思是“(糕)高来(糕)高去”。
年炮.年画.年烛.年对子
在宿松,人们为过年而专门办的炮、画、腊烛、对子都习惯加上“年”字。
年炮:为过年买的炮很多,统称“年炮”。按用途有腊月二十三日接灶神的;有二十四接祖宗的;有二十九日弹霉的;有三十日完年祭祖的;有正月初一出天方的;有初七日送灶神上天的;有十五日闹元宵的;有接春的;有腊月向祖老辞岁的;有福(杀)年猪放炮祭土地神的;有正月接灯、接龙(灯)、送灯送龙(含狮)和舞狮舞龙的;有正月店铺第一次开门营业的;有接待第一次上门的重要之客的。基于这些用途,年炮长的有万鞭,短的仅百响(百子头),甚至是十响的。年炮要求用全红纸包装制作,白纸水红纸一般不用,炮要求个个响,燃放时不能断响,否则认为次年不吉祥、不顺利。随着生活不平的提高,现在年炮放的更多了,除鞭炮外,还多作兴放各种烟花花炮。
年画:年画有门贴画、贺岁画和日历画之分。门画多为钟馗,关公、张飞、杨家将等门神画,贴于左右门,以示驱鬼压邪,也有五谷丰登、鲤鱼跳龙门等门画。贺岁拜年画,主要有松鹤延年、松柏长青、奔马、虎啸、伟人像等中堂画。现代的新年日历画更是花样繁多。
年烛:多为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日),大年(腊月三十日)及正月十五日元宵节通宵燃用,平时在祖宗堂厅烧香放炮都点烛。年烛为全红腊烛,有大有小,大的(每对一般一斤重或半斤重)祖宗堂厅用,小的(每对半斤以下)多是插在灯笼里用。一段时期还有用铁皮做成红腊烛的样子,装上煤油代替的。腊烛一般都插在专用烛台上,烛台大多为金属制造的。
年对子:年对子就是春联。过年家家户户普遍作兴贴对子,用大红纸写的年对子和高挂的大红灯笼显示了一种欢乐、喜庆和热闹的气氛,一般门和窗户两边都要贴上年对子,在农村有的甚至在牛栏、猪圈等门上也贴相关年对子。对于守孝人家,年对子则须用绿纸或紫色纸写。
花灯、龙灯、狮子灯
在宿松,过年娱乐,花灯、龙灯和狮子灯必不可少。玩灯的时间一般在古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日(元宵日),有的地方玩到二月花朝。花灯、龙灯和狮子灯都是由各地民间艺人制作和组织演出的。演出相互串村,甚至湖北蕲春、黄梅等毗邻地区间也互相交流。
春节玩灯分花灯和龙灯、狮子灯。龙灯又分布龙、纸龙和草把龙,草把龙纯属孩子们的玩耍,由小孩头领队也到附近村庄“玩龙”。
玩灯和唱戏一样,一般要先下贴子。下贴子的人多为当地有威望有影响的人,这就叫做不看唱戏玩灯的,就看下帖子的,即有面子的人。
玩花灯,走在花灯前面的是牌灯,花灯的主要节目有:挑花篮、划旱船、戏蚌壳、踩高跷、扭秧歌等。花灯一般单独出行,也可跟龙灯或狮子灯配。龙灯十二人(含一人引),龙灯的主角要看掌彩领头舞龙的人,玩龙灯公堂厅必到,私堂厅一般要走门前过时,先放炮接才到。掌彩都是喊吉利话,并且因人因时而定。如到私人堂厅喊:“龙灯龙神哪,全家太平耶。老人接灯多福寿哇!哈。干部接灯把官升耶!学生接灯升大学哇,青年接灯好财兴耶……”。狮子灯三人(含一人引),狮子灯主要是舞狮和滚绣球。舞狮除在公共场地舞外,一般只到公共堂厅,个别也只到大户和有地位、有影响的人家。狮子灯大多不单独出行,一般在花灯后面,跟花灯配。花灯、龙灯、狮子灯进出客村都有村民敲锣打鼓放边炮迎送。演出人员到各村都分到各户招待客餐,并由屋场(村)接头人(联系人)给一定的演出酬金,也有村民户另给不等的酬金或糯米粑的。
年饭、年粑、年肉、年豆腐
腊月三十日吃的夜饭,是一年中的最后的一餐夜饭,又是为过大年而办的一餐丰盛的“团年”饭,宿松人叫年饭。年饭多为十个菜,叫十全十美。吃鱼只吃鱼腰,要留头尾,叫有头有尾;鸡翅多为年轻女子吃,说是吃鸡翅会梳头;鸡脚叫拿钱爪,多为当家男人或成年男子吃,说是吃了会赚钱。吃年饭要慢慢吃,叫吃年席,吃饭碗里要留一点,叫有吃有剩,吃饱了或不想吃叫“年饱”。年饭要煮三天的,留半生饭初一、初二备用,叫不夹生。三十日全家聚集一起吃年饭叫团年。
宿松民间把为过年而买来的生活用品、副食品、礼品等统称为年货,而操办年货又叫办年事。就连做粑、打豆腐、杀猪等都要加年字。打豆腐、做年粑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是农家过年的主要副食品,年粑还要做一个最大的叫看家粑,很多人家把糯米粑放在缸里用水漂起来一直吃到农历二月底。打年豆腐点卤后看子豆腐上积水多不多,如多定年就雨水多,如少定年就雨水少。民间借打年豆腐之际,家家都要另压一些结实(水分少)一些的豆腐切成小方块加工腐乳。过年忌用“杀”字,而用“福“字代替,如福年猪、买年肉、猪头要叫猪首、肉骨头要叫“宝”、“元宝”。
辞岁、守岁、压岁
“辞岁”是完年、过年的一种别称。在旧社会辞岁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要准备好年粑、年肉、年糕、点心、年烛、鞭炮,有钱人家为了给辞岁增添一些新的气氛,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祙,门前张灯结彩、贴红对联。
“辞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白天各家族要备上福字和香纸炮烛到祖坟烧香,晚上必须准备一顿丰盛的筵席,一家人一起吃鱼吃肉,举杯互祝,名曰吃“年饭”。在吃“年饭”之前,要摆设香案,端出贡品,放在祖宗牌位前,再点烛放炮送旧迎新。烧香放炮时,一家之主(大都是男的)带头向祖宗顶礼膜拜三叩首,还要十分诚心地祈求祖宗要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多福、万事如意、大人发财、小孩善读、六畜兴旺等。
“守岁”是辞岁的继续,形式却不一样。吃过辞岁饭(年饭)后,一家人围坐火炉旁或灶门口烧一堆木炭火,嗑着南瓜籽,吃着花生,山芋干片,相互祝福,憧憬来年,一夜熬到天亮。这样做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一年的时日不会再来,要十分珍惜,和家人在一起欢欢乐乐地度过;二是守岁能坚持到天亮,定年的日子会更加红火更加过得好。小孩子贪玩,多以娱乐守岁,放鞭炮、执香棒、踢键子、打连相或敲锣打鼓,弄得热闹非常。
“压岁”有多重意义,一是表示“挽留”,说是用钱把旧岁压住,让时光走得慢一些。二是馈赠,表示即便再挽留也留不住,倒不如给些钱以表示打发。因而到年终三十这一天,家家大人都要给小孩一些零花钱,以表示其意,示意孩子也珍惜这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好时光。在给“压岁”钱时还说祝福话,如对老人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对年轻人是“事业发达、财源广进”,对姑娘们是“更加漂亮”,对小孩子是“好好读书,金榜题名”等。压岁表达了宿松人家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http://zx.susong.gov.cn/wszl/article.jsp?articleId=24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