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

标签:
蝶梦飞舞养育个性化孩子育儿 |
分类: 随心偶遇 |
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个性化教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养育方式。《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这本书封面上的这句话应该是现代所有的父母都认同的,也是每对父母努力的方向。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进行养育,让每个宝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成长为独立,自信,优秀的个体。
书名中强调“养育”二安,这个词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提供生活所需,使其生存、成长;二是经过抚养、教育、培养使其成长。一是生理,一是心理,二者兼修,共同发展。而现代社会,每个家庭在物质无忧的情况下最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到伊呀学语再到走向学校,这个重要的阶段,父母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通过以身做责,引导孩子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达到精神世界的成长。赵璐玫老师通过对儿子壮壮从出生一直到出国求学整个过程的详细记录,并结合自己做老师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一个既是母亲又是老师的女性对养育孩子的独到见解,也给我们很多真实可操作的案例,让我们这些初为人母,正在为怎么养宝宝而踌躇满志的妈妈们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意思就是要因材施教。璐玫老师的个性化养育说的也正是因材施教。在壮壮小学时期,璐玫老师讲到她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低年级时要不放弃,多帮助;到了高年级要转变为正视现实、承认差异、培养爱好,让孩子生活的快乐自信。对那些对学习热衷不喜欢的孩子,要根据他的爱好,积极培养他参加学校和校外各种活动的兴趣,学校的活动因为具有积极的竞争氛围、众多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孩子与人合作、交流,能获得很大的认同和快乐。
作者的观点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够优秀,不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自信快乐与精神愉悦,家长就要多多支持孩子有他自己的爱好和精神寄托,让他的生活有滋味有乐趣。这一点有很多家长很纠结,觉得孩子在学校就是要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就参加各种实习班,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在学习功课上,却没有体会孩子的心。如果他不喜欢,他不愿意学,补习再多他自己也是被动接受,更多的时候都是一知半解,不能参透,最终的结果是成绩还一如既往的平平、一般,还能产生一个不好的结果:孩子会更不喜欢学习,从心里抵触。
书中另一外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大量的璐玫老师和儿子壮壮的书信稿件,书信中有家长里短、生活锁事;有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层次探讨;有母子间深切的关怀;也有对同一问题的争执与讨论。璐玫老师通过书信的形式把沟通这件事真切的展示在了读者的眼前,这才是有效的沟通,才是心灵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很真诚、很用心、很贴心。正是有着这样的沟通,使得壮壮跟妈妈之间无话不谈,让妈妈随时了解孩子的所想,更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形成对的世界观和处世方式。这样的沟通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觉得自己被父母的爱包围。
书中有一处写到关于早恋的问题,当璐玫老师问壮壮:班上有人早恋吗?有没有女孩喜欢你时,壮壮哈哈一笑回答说:“我们班里有人谈感情,可能是他们在家里缺少爱吧”。多么自信,多么幸福的答案。这一点我也深的体会,初中时我们班上也有早恋的同学,而我因为性格的原因跟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玩得来,回到家什么话都可以跟妈妈说,那段日子我过的无忧无虑,快乐无比。这都源于我与父母之间没有隔阂的沟通。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要用爱的方式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爱是点点滴点、无怨无悔的付出;到了学生时代,父母的爱是鼓励、支持、引导、理解、包容;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爱的表现是平等交流、尊重差异、顺其自然;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要离开妈妈羽翼的保护时,爱就成了永远的牵挂和母子间永远扯不断的红线。
全书中以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把作者养育儿子的经验娓娓道来,文字真诚朴实,读起来生动有趣,在不知不觉间会跟着作者展示的故事去思考,去考量自己在育儿方面的做法,学阅读的过程中能不自觉的吸收和学习很多教育的能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