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两会随笔 |
留下?还是回去?这是一个问题
我有几个好朋友,在北京打拼多年,终于有了一定基础,结了婚,生了子,买了房,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现在孩子初中快毕业了,问题来了,三年以后孩子高考,在北京不能考,因为还没有北京户口,以后回原籍考,原籍有规定,高考学生必须在本地读满三年高中。怎么办?让孩子回家就读吧,老家没什么直系亲属,托付给谁都不放心,再说孩子不在身边舍不得呀。两口子辞了工作回家吧,房子都买了,事业发展还不错,提前回家养老又不甘心,难!我的博客也有不少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的网友给我留言,说起同样的烦恼。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因为我们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西部一些省区,教育水平落后,所以高考招生分数线不一致,于是出现了高考移民,也就是我在教育资源优、教学质量好的地区上学,到教学质量差,分数线低的地方考。为了堵住这个漏洞,相关的规定就出台了,教育落后省严守自己的阵地,再加上我们户籍制度的现状,于是就有了一些怪现象,高考状元上不了大学,外地就业但没有户口的人士陷入子女就学两难困境。
怎么办?有人说,干脆一刀切,全国统一分数线,我本人持保留意见。我就是来自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我的很多同学,根本不学英语,没有好老师,没有语音室和趣味教学,学生把ENGLISH读成“硬给利息”那都不是笑话,很多学习非常好的同学初中毕业就考中专了,就是因为不用考英语。我上的还是重点高中,还算相当凑合的,其他的不少兄弟学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学设备不完善十分常见,有的学校学生上了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没做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连酒精炉、显微镜都没见过,什么高考模拟试卷也都没见过,有个别老师为了博得同学欢心,上课只讲福尔摩斯探案不讲教材,这样拿什么去和发达地区的学生公平竞争?所以在谈公平的话题时要考虑现实的情况,否则就容易造成对一部分人公平而对另一部分人不公平。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达地区要求一视同仁,不发达地区死守一亩三分地儿;户籍制度一时半会还取消不了,城市容量有限,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内蒙古放宽户籍限制,首府呼和浩特不愿意,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关键是从现在起狠抓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一方面加大教育总体投入,另一方面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大幅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待遇,规范教师按劳取酬、按能力取酬的标准,引导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教师投身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最近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把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支援贫困地区和晋级评定挂钩就是很好的措施,关键看落实。所以,总而言之,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了,鸿沟不太大了,再谈标准的统一。
两朵花,如果要求开放得一样娇艳,施肥量、灌溉、日照时间都应该差不多。干旱地区也别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了,能够移居而生长良好的,就让他长吧,毕竟是少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生命力强劲的种子在哪里都开花,又何必难为他的生长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