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看到小区大门口停一辆卖豆腐的三轮车,用已经录完音的喇叭反复叫卖。现在确实比以前先进,什么东西都可以复制批量生产,省事省力多了,连卖东西的叫卖声都一劳永逸,不必再费嗓子了。
但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叫卖模式,而是叫卖内容。我仔细听了几遍,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豆腐啦,过去生产队的豆腐味!”叫卖声很土,很亲切,真有点小时候听到过的那个乡土味。
卖豆腐的挺有想法,明显是在打怀旧牌。过去生产队的豆腐啥味?可能在农村生活过的40岁以上的人都吃过,都会隐约记得那时豆腐的样子和味道。那时的豆腐是小块儿的,通常一板100块儿。豆腐质地比较粗糙,但味道很诱人。每天早晚饭前,村子里都会传来熟悉的“换豆腐啦”的叫卖声,声音越来越大,卖豆腐的毛驴车越走越近,很多人家都会端着两个盆儿出去,一个盆儿装豆子,一个盆准备装换来的豆腐。那场景回想起来很亲切。
可如今还能吃出当初那个豆腐味吗?我最近吃过不少标榜为过去农村豆腐味的豆腐,可都没有真正找到记忆中的感觉。现在的豆腐,块儿变大了,豆腐质地变得细嫩,可吃起来还是没有我们印象中那样上口。
其实何止豆腐,很多我们记忆中的美味都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小时候,每逢春节或家里去重要客人,都会做几个硬菜,通常都是炖干豆腐、炒木耳、炒花生米、炒粉,那时吃得特别香,每次都会吃撑。现在这几个菜早不是什么硬菜了,已经是最经济的家常菜了,我很多次特意做这几个菜,尝试找回当初让我馋得不吃撑不下桌的感觉,可每次都有点失望。
真是过去的饭菜比现在好吃吗?我看不是。主要是如今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了,过去不舍得吃、吃不起的东西,现在随便吃,好东西吃太多了,口味就吃麻木了,就吃不出像过去那样印象深刻的美好感觉。像刘宝瑞单口相声里的朱元璋那样,吃贯了美味佳肴之后,异常怀念自己落难时吃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而再和文武大臣真正“重温”时,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