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单位加班,同学打电话说想和我聊聊天。他是我初中时的同学,脾气秉性相投,关系一直要好,我也非常想过去坐坐,恰好工作接近尾声,便暂停手中的活儿,见老同学去了。
我们推心置腹聊了三四个小时。工作、生活,做人、做事,朋友、同学,聊了很多内容、很多方面、很多想法,我很受启发。
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了,一直干装修一行。后来与其弟开了一家电料经销店。接着扩大规模,租了一家大店面,又建起一个小生产车间,做起了整体厨柜的生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兄弟俩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事业蒸蒸日上,后来成立了装修公司,店面也数易其址。再之后,又拓展业务,开了一家相当够档次的宾馆,30多个房间几乎天天爆满。
可以说,这位老同学混得相当成功了。然而,他话里话外仍流露出一丝不安和担忧。他现在主要精力是管理宾馆,没事就呆在舒适的办公室,这让他有点不适应。他说,以前搞装修,每天东跑西颠、楼上楼下,没有闲的时候,哪埋汰往哪去,像现在这样的环境,我就完成任务该离开了,去找下一个埋汰的地方。可在这样干净舒服的办公室呆久了,我就感觉心里发虚,怕自己呆废了。
其实,老同学能产生这样矛盾的心理,恰恰说明他有危机感和上进心,没有知足常乐。对照普通人来说,有这么一个天天进钱的宾馆,一辈子都可以吃食无忧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而老同学实际上也没闲着,仍在运筹着他的事业。看他这种居安思危的状态,我相信,他所担心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与朋友相比,我就相形见绌。因为我偶尔会产生“现在已经不错了”的想法,并毫不隐讳地和朋友说:“我对现在挺满足的,没啥大的目标了。”这纯粹是小富即安的思想。而内心深处,自己仍期待着更进一步,具体行动上仍在自强不息。所以,偶尔产生的知足常乐想法和有点言不由衷的言论,对自己的实际发展没有一点帮助,只会给自己负面的暗示。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到了哪步,都不该停止追求。否则,他所满足的生活很快就会失去,他的人生就失去了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