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今天晚上吃点啥。
一路上可能找不出理想的答案,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小区大门口的菜店上。
这家菜店营业不到半年。原主人在这里经营山货和粮油,由于空间太小,恰巧隔壁出兑,于是便“移师”到隔壁,这里便兑给了现在的店主。听说新店主有多年卖菜经验,果然开业不久,生意便红火起来,每次买菜,不大的小店里都挤满了人,进进出出都很困难,但我还是甘愿成为它的回头客。最主要的原因是店主很憨厚,不斤斤计较,差点零钱能大方地说不要了。其实谁也不会太在乎块八毛钱,在乎的是那种受到礼让的心情。而再往小区里走20多米的一家综合超市,却因差其一两毛钱,要求我下次再给而永久地失去了一个回头客。前不久,这家超市因生意惨淡而出兑了,确实很能说明问题。
话有点扯远了,再回到菜店里吧。这个菜店经营种类越来越多,但我转了几圈,还是锁定不了目标。有的刚吃过,有的不爱吃,有的不会做,有的还太贵。挑来挑去,往往还是买点鸡骨架、蒜薹、韭菜、豆腐那几样。回家后,难免挨埋怨,说我没有创意。我则强势反驳:“问你买啥,你偏不说,我也不知道买啥,反正让我买只能买这些东西了。”
今天与妻子、孩子一起回家。路上,妻子就一个劲儿地念叨,晚上买点啥菜呢。看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我真想嘲弄她一番,说原来你也不知道买啥菜啊,但还是忍住了,觉得那样做不像个男人。同时,我暗自清除了所有因没创意而产生的自责。人嘛,原谅他人的同时,也该原谅自己。
每天为吃点啥而发愁,这可能是现在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个问题,在几十年前困扰过人们,那时条件太艰苦,人们不知吃点啥能填饱肚子。20左右年前,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因为那时不用为吃不饱而犯愁了,而因为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所限,人们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如今,这个问题又产生了,只不过与几十年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
你幸福吧,是央视很愿意提的问题。你每天吃点啥,是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建议央视多问问这个,一定很受欢迎,一定会得到很多“神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