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后,我经常挨家里领导批评。其中,挨批评最多、屡教不改的一条是对自己家的事儿很不上心。我虽然听了批评很不舒服,但有一些批评细琢磨还是有道理的。
结婚前简单收拾房子时,我完全是个袖手旁观者。因为我长期在农村生活,对城里这些事还很陌生,特别是装修一事,更是让我如堕五里雾中,甚至连进户门这类简单的术语都搞不懂。那时想上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上不了心。
2009年贷款买了房。在买房前,妻子征求我意见,我不置可否。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尤其在生活方面,没有太多想法。决定买房的主意最终还是妻子拿的,我将信将疑,不知最终能否买成,只管听从妻子指挥,让干什么干什么。买成之后涉及装修,我无能为力了,又上不了心了,因为我正在驻京工作。于是所有的活儿都由妻子考虑和安排了。
一直以来,孩子的事儿都由妻子管,包括接送、教育、督促、辅导,我基本不过问。对这件事不上心,是我受责备最多的。我也没有借口自圆其说,只能接受和忍受。
家里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需要找人解决和求人帮忙时,我也常常往后缩,让妻子先想办法。我一贯不好意思因私事求人,即使打个电话就能搞定的简单事,也不愿麻烦别人。这让妻子意见非常大,认为我没有家庭责任感,对家里太不关心,简直可有可无。
这几天,我开始集中反思和检讨。我确实有些时候、有些事做得不到位,甚至缺位。关键问题在于,我的思想定位错误。我一直把工作和成长看得高于一切,把精力都投入到这两方面,主观不愿意再管其他事情。至于家庭,我认为存折已经交给妻子了,这就够了,还让我做什么呢?我确实每天主要围绕自己转,用妻子的话说:“每天就顾自己那点儿事儿,心里根本就没有家庭。”如果说我有点冤的话,那就是我还在承担着每天买菜做饭和偶尔收拾屋的活儿。总的来说,我从思想意识、言语行动上,对家庭考虑照顾不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健康和谐。上升到这个认识高度,我就要真诚关心自己家的事儿,真情关爱妻子和女儿,努力做到对工作、对成长、对家庭同等上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