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我的两次并不成功的应聘经历

(2011-09-12 17:37:28)
标签:

应聘

求职

找工作

报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我很幸运,大学毕业时赶上了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两年,被分配到比较理想的地方报社工作。既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又是受人尊重的职业,我自然热爱这份工作,满足这种现状,即使在这儿干一辈子也心甘情愿。

2003年末,国家下达了取消所有县市报的死命令,这等于提前宣判了我的单位必将解体的命运。我们一片茫然,不知下一步是好还是坏。

等待是漫长的、煎熬的。重新分配的消息迟迟没有。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抱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心理,偷偷地外出应聘两次,结果半途而废。

为了打有准备之仗,我精心准备了一份自己的简历,将自己认为辉煌的成果全部列上,准备了一些可能遇到的面试问题。

第一次应聘的是都市青年报。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第一次求职,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我排队领表、填表,然后等待面试。面试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正规、严肃,只有一人面对面提问,只几分钟便结束了,然后让自己回去听电话。没想到,几天后真的接到电话了,但不是通知自己去上班,而是参加专业考试。考虑再三,我放弃了这次尝试。

第二次应聘的是一家省级法制报。接待我的是一位女副总编辑。看了我的资料后,她接连问了几个关键、现实的问题。问题一:一旦应聘成功,如何解决上班路途遥远的问题,是跑通勤,还是两地分居,或是把家搬到市里?问题二:你原来是一家事业单位,重新分配也将是事业单位,这个报社是企业,来到这里是不是太可惜了,能舍得彻底放弃家里的单位吗?问题三:报社采取底薪加稿费的开资方式,底薪只是象征性的几百元,稿费占的比重大,稿费的多少取决于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你能否适应和接受这样的工资模式?最后,她提醒我,回去后好好考虑考虑。离开后,报社没再与我联系,这正好省略了我作选择的痛苦过程。

两次应聘均未成功,这有主客观因素。主观上,我抱着尝试性的心理,一直犹犹豫豫,不够真诚和坚决,这让我面试时的表现大打折扣。客观上,两家单位可能并不看好自己,认为我不是最适合他们职位的人选。

但两次并不圆满的应聘经历并没有给我带来负面影响,而是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和机会,要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最好,让失业永远与自己无缘。

应聘后不久,我便被重新分配。接下来几年,又先后被抽调到几个重要单位和岗位锻炼。四个月前,我被安排到基层任副职领导,找到了人生新的坐标,取得了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