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外出执行任务,回来时以时速80的速度在北京二环路上行驶。当要超过一辆速度很慢的蓝色轿车时,这辆轿车突然提速,发出震耳的“嘟嘟声”,瞬间冲了出去,眨眼便无影无踪。突如其来的一幕把车上的同事惊出了一身冷汗。
近一阶段,飙车和酒驾的惊险场面接连上演,让人触目惊心的恶性交通事故频发,引发的批评和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似乎并没有阻止住一些人的疯狂之举,刚刚网上又传出《成都几百辆私家车深夜集结飙车被制止(图)》、《16岁少年无证驾驶飙出时速160公里》的新闻,使我们隐隐感到,根治飙车、酒后驾驶等行为任重道远。
飙车行为为何屡禁不止?飙车者为何对极具危险的行为如此热衷?我分析主要有几下几种原因:一是交通法规不够严,处罚措施不够狠,“犯事”后付出的成本不够大,目前的交通管理措施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二是个人素质不够高,自觉性、自律性不够强,对他人的生命和法律法规不够尊重和重视。三是某些群体人数的增多,如寻求刺激的、发泄情绪的、失去理智的、争强好胜的、忘乎所以的,这些人才是飙车的主体。
飙车并不浪漫,更不好玩,对于那些转不过弯的、管不住自己的人,只能靠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来约束。管理措施一定要一视同仁、铁面无私、伤筋动骨,让其产生“一次被蛇咬,终身怕井绳”的深刻印象,让持观望态度的人望而生畏,不敢再越雷池一步。惟有如此,才能让飙车现象逐渐淡出公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