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文字版
(2013-04-09 22:06:22)| 分类: 太极拳 |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
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挒东南,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挒、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跐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孰无?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匾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但粘黏连随之功断,且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
6、对待无病
顶、匾、丢、抗,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
7、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橦)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顶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8、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
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9、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後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10、太极进退不已功
棚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
先知四手得来真,采挒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所以因之名长拳)
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11、太极上下名天地
四手上下分天地,采挒肘靠有由去。
采天靠地相应求,何患上下不既济!
若使挒肘习远离,迷了乾坤遗叹惜!
此说亦明天地盘,进用肘挒归人字。
12、太极人盘八字歌
八卦正隅八字歌,十三之数不几何。
几何若是无平准,丢了腰顶气叹哦!
不断要言只两字,君臣骨肉细琢磨。
功夫内外均不断,对待数儿岂错他!
对待於人出自然,由此往复於地天。
但求舍己无深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13、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14、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文功在武用於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於心身也,为之武事。
15、太极懂劲解
自己懂劲,接及神明,为之文成。而后采战身中之阴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
16、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後,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滑拳也,又恐入於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摧也!
17、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气、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
阴: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
18、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像天,足像地,人中之人及中脘,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
夫离:南正、午、火、心经;
震:东正、卯、木、肝经;
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
巽:东南隅、胆、木化土;
外八卦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官亦如此。
19、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成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
20、太极下乘武事解
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21、太极正功解
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
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
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其孰能出此以外哉!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矣!
22、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失於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
双浮为病,祗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过也。
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於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於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23、太极四隅解
四正,即四方也,所谓棚,捋,挤,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圆,方圆复始之理无已,焉能出隅之手矣!缘人外之肢体,内之神气,弗得轻灵方圆四正之功,始出轻重浮沉之病,则有隅矣!
24、太极平准腰顶解
顶如准,故云“顶头悬”也。两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平准”,所谓轻重浮沉,分厘毫丝则偏,显然矣!
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囟门也)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
变换取分亳,尺寸自己辨。
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
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
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
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
合则放发去,不必凌霄箭。
涵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
口授须秘传,开门见中天。
25、太极四时五气解图
春木嘘东
26、太极血气根本解
27、太极力气解
气走於膜、络、筋、脉,力出於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於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於筋脉,象也。气血功於内壮,血气功於外壮。
28、太极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炼开展,後炼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讲紧凑;紧凑得成,才讲尺、寸、分、亳。
29、太极膜脉筋穴解
节膜、拿脉、抓筋、闭穴,此四功由尺、寸、分、毫得之后而求之。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
30、太极字字解
挫、揉、捶、打於己、於人,按、摩、推、拿於己、於人,开、合、升、降於己、於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
31、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
对待之功,既得尺寸分亳於手,则可量之矣。然不论节拿抓闭之手易,若节膜、拿脉、抓筋、闭穴,则难!非自尺寸分毫量之不可得也。
32、太极补泻气力解
补泻气力於自己难,补泻气力於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亏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已不易也。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由然也。
33、太极空结挫揉论
有挫空、挫结,有揉空、揉结之辨。挫空者,则力隅矣!挫结者,则气断矣!揉空者,则力分矣!揉结者,则气隅矣!
34、懂劲先後论
夫未懂劲之先,常出顶、匾、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後,恐出断、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劲,故然病亦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
35、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
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成,不过末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於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後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
36、口授穴之存亡论
穴有存亡之穴,要非口授不可,何也?一,因其难学,二,因其关乎存亡,三,因其人才能传。
37、太极指掌捶手解
自指下至腕上,里者为掌,五指之首为之手,五指皆为指;五指权里,其背为捶。
38、大小太极解
39.
40.
41.太极剑诀:
42、太极刀诀:
43、四刀赞:斫剁、刬(铲)、截割、撩腕
44.太极对劈刀:①阳刀法:里剁腕、扎腹、外剁腕、割喉、砍腿
45.太极四散枪:怪蟒钻窝、仙鹤摇头、鹞子擒雀、燕子穿帘
46.粘黏四枪:
47.掷摔四枪:
48
49、十不传:
50、全体大用诀:(杨班侯九诀)
大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掸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宇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列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锤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二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剌,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胸腹上占,进步栽锤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端,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看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胸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加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51、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口诀为: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往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52、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棚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棚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53
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54、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中会,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55、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56.三环九转诀
太极三环九转功,环环盘在手掌中。变化转环无定式,点发点落挤虚空。
见实不在点上用,空费功夫何日成。七星环在腰腹主,八十一转乱环宗。
57、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58、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59、五字经诀
披从侧方入,闪展无全空,
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
歉含力蓄使,粘沾不离宗,
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
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
软非用拙力,棚臂要圆撑,
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
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
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
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60.轻重分胜负五字诀
双重行不通,单轻反成功。
单双发宜快,胜在掌握中。
在意不在力,走重不走空。
重轻终何在,蓄意似猫行。
隅方得相见,千斤四两成。
遇横单重字,斜角成方形。
踩定中诚位,前足夺后踵。
后足从前卯,放手便成功。
趁势侧锋入,成功本无情。
展转急要快,力定在腰中。
舍直取横进,得横变正冲。
生克随机走,变化何无穷。
贪歉皆非是,丢舍难成名。
武本无善作,含情谁知情。
情同形异理,方为武道宏。
术中阴阳道,妙蕴五音中。
君问意何在,道成自然明。
61、六合劲:拧裹、钻翻、螺旋、崩砟、惊弹、抖搜。
62、十三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中),
63、五法:进法,退法,顾法,盼法,定法。
64八要:棚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采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
65、全力法:前足夺后足,后足站前踪。前后成直线,五行主力攻。
66、张三丰承留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
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
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願至戍毕字。
67、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
予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心为身之主也。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觉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後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其知能,虽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
68、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
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主宰、理、以有天地,道在其中。阴阳、气、道之流行,则为对待,对侍者,阴阳也,数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