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2010-08-02 13:51: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佛法经典 |
【十信位】
三藏法数云:‘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
一、信心 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 谓真信明了过去未来劫中,出生入死,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
三、精进心 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慧心 善入佛法,造心分别为慧,谓精进之心,即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发显。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 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 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知道不远,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七、护法心
谓心进无退,则能保护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气分,与己相接。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八、回向心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以护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来照,又复回光,以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现也。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 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十、愿心
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十住位】
三藏法数云十住者: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位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
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二、治地住
谓由前所发之心,净如琉璃。所证之理,显若精金。因此妙心,契于理地。经云:‘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三、修行住
修行者,起行造修也。谓前发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由明了故,遍游诸行,皆无留碍。经云:‘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四、生贵住
谓由前妙行冥契,妙理将生,为法王子,故曰生贵。经云:‘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五、方便具足住
谓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六、正心住 谓前行相,虽与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至此则心相不异,方名为正。经云:‘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七、不退住
谓前心行二相,既与佛同,则佛身佛心,二种合成,日以滋益,渐渐增长,唯进无退。经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八、童真住 体微曰童,谓其体虽微,已具佛十身灵妙之真相矣。经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九、法王子住
谓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成,名出圣胎。既出胎已,则为佛之真子,而继绍佛种也。经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灌顶住
谓表菩萨既成佛子,堪行佛事,佛以智水,而灌其顶,犹如刹利转轮王之子受职,而父王以大海水灌其顶也。经云:‘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十行】
(一)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指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之十种利他行。又作十行心。即:(一)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二)饶益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三)无嗔恨行,修忍辱,离嗔怒,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四)无尽行,又作无屈挠行。菩萨行大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令至大涅盘而无松懈。(五)离痴乱行,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六)善现行,知无有法,三业寂灭,无缚无著,而亦不舍教化众生。(七)无著行,历诸尘刹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亦以寂灭观诸法,故于一切无所著。(八)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九)善法行,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十)真实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修十行之目的有四:(一)厌有为。(二)求菩提、满佛德。(三)欲于现在、未来世中救度众生。(四)求实际、证法如。以是故修诸行。有关菩萨于何阶位修此十行,经论或以为三贤位之一,或六种性中之性种性,或五位中之资粮位。〔旧华严经卷十一之十行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大乘义章卷十四、华严五教章卷二〕
(二)菩萨之十种修行。即:(一)信,信仰佛、法。(二)悲,拔众生苦。(三)慈,施乐与众生,对诸众生而起众生缘,知众生无实体、自性而起法缘,观五蕴之空而起无缘。(四)舍,行内外二施,令众生心安。(五)不疲倦,指行世间、出世间之行而不疲倦。(六)知经书,指知五明。(七)知世智,知晓世间实际之事、义。(八)惭愧,耻罪过而生惭愧。(九)坚固力,自守佛道而不退失,更能向上转进。(十)供养,供养诸佛及如其教说修行。〔旧华严经卷二十三、菩萨地持经卷三、卷七、十地经论卷三〕
(三)十行摄善法。即:(一)慈悲行(不杀生),(二)少欲行(不偷盗),(三)净梵行(不邪淫),(四)谛语行(不妄语),(五)明慧行(不饮酒),(六)护法行(不说人过),(七)息恶推善行(不自赞毁他),(八)财法俱施行(不悭法财),(九)忍辱行(不嗔恚),(十)赞三宝行。〔禅戒篇〕
(四)又指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参阅‘十善十恶’468)
十回向
菩萨修行阶位中的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又作十回向心,略称十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所谓回向,即起大悲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即∶真如实际是所证、无上菩提是所求、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此十回向略如下列∶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又名救护众生相回向、救护众生回向;谓行六度四摄等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
(2)不坏回向∶又名不坏一切回向;谓于三宝得不坏信心,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
(3)等一切佛回向∶又名等一切诸佛回向、平等一切佛回向、等诸佛回向;谓效法三世佛,以不着生死、不离菩提修习回向之位。
(4)至一切处回向∶又名遍至一切处回向;谓经由回向力以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
(5)无尽功德藏回向∶又名无尽功德回向、无尽藏回向;即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是等功德,庄严诸佛刹,以得无尽善根。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回向所修施等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又名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谓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8)如相回向∶又名真如相回向;谓顺真如相而回向所成种种善根。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又名无缚无著解脱心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著回向;谓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习诸善,饶益群生。
(10)法界无量回向∶又名入法界无量回向、法界无尽回向;指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
三藏法数云:‘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
【十住位】
三藏法数云十住者: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位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十行】
十回向
菩萨修行阶位中的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又作十回向心,略称十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所谓回向,即起大悲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即∶真如实际是所证、无上菩提是所求、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此十回向略如下列∶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又名救护众生相回向、救护众生回向;谓行六度四摄等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
(2)不坏回向∶又名不坏一切回向;谓于三宝得不坏信心,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
(3)等一切佛回向∶又名等一切诸佛回向、平等一切佛回向、等诸佛回向;谓效法三世佛,以不着生死、不离菩提修习回向之位。
(4)至一切处回向∶又名遍至一切处回向;谓经由回向力以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
(5)无尽功德藏回向∶又名无尽功德回向、无尽藏回向;即随喜一切无尽善根,回向是等功德,庄严诸佛刹,以得无尽善根。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又名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回向所修施等善根,为佛所守护,能成一切坚固善根。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又名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谓增长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众生。
(8)如相回向∶又名真如相回向;谓顺真如相而回向所成种种善根。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又名无缚无著解脱心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无缚无著回向;谓于一切法无所取执缚着,行普贤行,以无缚着解脱之心回向所习诸善,饶益群生。
(10)法界无量回向∶又名入法界无量回向、法界无尽回向;指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功德。
前一篇:般若
后一篇: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详细说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