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日
(2023-07-17 09:25:02)分类: 散文 |
屯溪一日
屯溪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这里曾以“小上海”而闻名遐迩,可这些年我的旅游一直以生态游为主,哪里自然资源丰富,哪里就是我的首选区域,这样一来,屯溪便排不上号。2023年7月12日,趁着安徽农业大学的师生登黄山风景区游览,我有一天自由安排的时间,我就从汤口坐车来到屯溪,车票不贵,但一个小时只有一班,我因要到汤口镇卫生院换药,耽误了一会,几乎是百米冲刺的速度,赶上了九点半的班车。
到了屯溪,首选屯溪老街。老街在镇海桥边,沿岸植旱柳,岸壁上几乎全是苎麻。这里附近是三江口,三江口是指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这三条江河在屯溪区交汇,横江从西北方向奔流而来,率水从东南方向奔流而来,新安江又东流而去。屯溪三江口是黄山市屯溪区的重要景点,距离屯溪老街、黎阳水街都不远,其中镇海大桥就架设在老街和黎阳之间,镇海桥上面是黎阳大桥。
从汤口同车有淮北两个今年刚高考过的孩子头昨天下午爬光明顶,夜里穿薄外套露宿光明顶,说那上面住一晚一千多元,住不起,今天早上他们从光明顶下来就回淮北了。他们到屯溪是路过,不作停留,倒是同车三个来自芜湖的女孩巧合得很,我回来时又和她们同一趟车,这三个结伴而行的女孩有一个扎这个年代很少见的长辫子,因此一眼就能认出。
漫步老街,第一站是参观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屯溪在民国时期曾是赤白交错之地,红色文化在这里烙下很深的印迹。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在屯溪老街69号,是清朝后期兴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临街楼房,特委活动时标明“合记春号”,以药材生意为主,这个特委机关就设在药号内屋。1933年冬,闽浙赣省委派特派员来此重建特委,厅内有当时皖南特委书记李杰三提着一包草药的塑像,那时他的公开身份是这家药材商铺的店员。
我没有想到的是进入厅堂后,这里的墙壁上还有一幅旧画,是唐寅所作,名为“鹤纹逸寄”。画两边有左宗棠的一副对联:“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香风善圣之清。”这画有可能是左宗棠收藏过,所以才可能是这种配置。后来,此画大概辗转到当年此屋主人之手。到底是不是真迹,我求证屯溪书画界人士束隆定先生,他认为仿的可能性比较大,理由是明朝到今四百多年,如自然陈列环境,颜色要深一些。
当年的皖南特委是由方志敏领导,因此这个展厅突出了方志敏的丰功伟绩。其中由一张方志敏烈士大概是与送行人告别的照片,他高举右手,穿着军衣军帽,颇英俊。有关资料显示,李杰三的特委书记职务后来被方志敏撤销过,原因是领导不力。展厅内有一幅方志敏卷裤腿,脱帽的照片,照片上有叶剑英的《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一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此诗见出叶剑英和方志敏深厚的革命情谊。方志敏烈士的展厅里还有总书记的一段话:“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每一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清贫》,我大约在高一的时候看过节选,这一年,我的同位钱尼荣同学还带来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书的页面已经发黑,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印刷的。我记得这本小册子里有一段话引用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两句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时,我就想到有一天这个教室的美女也会逝去,生命是如此短暂和脆弱,我就呆住了,莫名的惆怅和伤感突然升起。
皖南特委纪念馆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展出,大量生动的图片还有烈士遗书为我们呈现了那个烽火年代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目前的展厅值班者应该是民警,游客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
告别了“合记春号”,我继续徜徉在屯溪老街。走了十几米,就见到有一个小巷,名“榆林巷”,此巷是过去为率水和横江的航船的停靠码头及街市沟通的巷道,也是渔民出入集市必经之途径,故称渔民巷,俗称“鱼鳞巷”。以“鱼鳞”命名此巷,是和渔民通过此巷卖渔获的情况吻合的,徽州的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也叫“鱼鳞册”。鱼鳞巷因屯溪方言发音变为“榆林巷”,这样一来,小巷的真正意义就被抹去了。
出榆林巷,就是率水,远望有一座桥,乃文峰桥,我想到那座桥上走走一走,想不到下午还真的去了,属于误打误撞地实现了愿望。
榆林巷临近率水处有几家店铺,其中一家出售咖啡,有一家马头墙山绘有郁达夫游记散文《夜泊屯溪记》的两句诗,我现场查了一下原文:“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1934年5月。参加完徽杭公路通车仪式,郁达夫和林语堂、潘光旦、胡秋原、全增嘏等几个著名的文化人从杭州到徽州来游览。原计划是要去齐云山、黄山,后因故未能成行,只在休宁、屯溪一块转了转,那次是初春时节,郁达夫他们来屯溪,住的旅馆人满了,只好投奔公安局,让他们找条大船,才安顿下来。第二天,他们在船上听雨、看雨,虽然冷湿,也颇有情趣。他们的船就在今天镇海桥东南一里处,那时叫屯蒲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悉的老大桥。
想到文学家郁达夫来过屯溪,我觉得屯溪身价顿涨,我想起前一天,我和田胜尼老师在汤口猴谷坐滴滴打车的出租车,田老师和司机聊天,问他住哪儿,他说在屯溪。田老师说,汤口也不错,这里置房也挺好。司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立场不同,田老师爱动植物,汤口的生态比屯溪肯定要好。司机认为屯溪名气大,乃三江交汇之地,住居更为方便。其实,徐霞客和汤口渊源颇深,但和屯溪没有交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屯溪老街文化氛围浓厚,一家三雕艺术馆门外一副对联“乐善人皆佛,无求我亦仙。”这是民国时上海书法名家唐驼手书五言联文,其中“仙”字是繁体,我不认识,好在网络发达,一查便知。三雕者,砖雕、木雕、石雕也。这家艺术馆的主人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颇有名气。
老街有不少有特色的店铺,其中有一家是卖朱砂工艺品的,其对联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朱砂一件”,还有一家是卖糯米酒的,其对联为“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我的打卡屯溪老街到了“屯溪老街志”的碑文边就结束了,诵读碑文,一开始就被篆文“志”字难住了,好在很快就解决了。碑文简略,曰:“屯溪老街,西起镇海桥东至青春巷,全长八百三十二米,街宽六至八米,老街依山傍水,店铺林立,进出有序,前店后坊,马头山墙,层叠错落,砖木石雕,精雕细刻,褐色道面,古色古香。
屯溪自古驿道畅通,水运方便,是皖南的重要商埠。明弘治四年(公元一四九一年),《休亭县志》就有“屯溪街在县东南三十里”的记载,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休宁县志》版载“屯溪街……镇长四里”已成“皖南钜镇”。
建国以来,屯溪市历届政府多次整修街道,并制定了老街保护规划。恢复老店字号,增设商业网点,成立管理机构,使老街永葆青春。”
这是屯溪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七年十月竖立的,无疑是件善事。
看这个志文,我是暴晒在骄阳下,快12点了,该吃饭了。遂在此处一家饮食店大厅里点了一份煎饺,一份混沌。煎饺蘸醋有味,带汤的馄饨,我连汤都喝光了。一共消费35元,比起海南五指山下水满乡吃饭的小店便宜多了。
吃过中饭,喝过店家的野茶,我想到程氏三宅一游,毕竟是明朝时期的老房子,应该有点看头。
程氏三宅——6号,7号,28号,6号和7号为务本堂,28号为敬修堂。它们不在一块,一开始是为明代成化年间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所建。因三处住宅皆为明代建筑,后来户主又皆姓程,故俗称“程氏三宅”。三宅均为五开间二层穿斗式楼房,前后厢房,中央天井,类似三合院。三宅结构严谨,装饰精美,古朴素雅。 三宅中以程梦周宅(6号)为典型。该宅五开间,二层楼房。两侧带厢房,中为院落。平面呈不明显凹字形。五架梁面上均施有图案彩画,色彩有明代风格,为徽州明代住宅中所罕见。楼上前檐垂莲柱装置,飞来椅靠背,柱的断面四方抹角,柱侧上端插拱二挑,托住檐檩。屋顶形式为硬山,封火山墙高低错落,显得宅深院静。宅内存有明天启元年(1621年)该宅卖房契约,契约为绵纸、墨书,落款有“天启元年闰二月十二日立卖契人程伯銶(押)”字样。
拉我去的出租司机说那个地方可能还没有开放,他的意思是要我到徽州博物馆去看看,我问多远,他说二十公里,太远了。从后来他的行为看,他活脱脱是个商人,他停车的地方并不在程氏三宅附近,我找了有20多分钟才找到,并且他要我领他的名片,说是可以拼车回汤口。
在务本堂,有一些对联,装修过,红底,字是烫金的,如“红
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莲开连理枝。”“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
在敬修堂,有“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的对联。
守门和卖票者对我说,四水归堂,肥水不落外人田。他就知道这些,并且说这房子原主人没什么名气,其实程敏政相当有名。
看过程氏三宅,看门人建议我去黎阳水巷去看一看,我听从了他的建议,结果不仅不失望,还有许多意外收获在等着我。
到了黎阳水街,我才体会到“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以及“屯溪主角,压轴黎阳”的意思,原来是先有黎阳,后有屯溪,而横江、率水都在黎阳附近,新安江在下游,新安江是“浙江”和“渐江”的别名,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渐江画派”之地理意义,我在这天算是不再为纸上谈兵。
在黎阳水街,我吃了冷饮,我恐怕有8年以上没碰这东西了。黎阳还有占川书局,相传这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人的房子,有三百多年历史,目前被打造成公共图书馆,屯溪人阅读的好地方。
在黎阳还有一处屯溪区的文保单位,名贾家大院。贾家大院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民国十八年,土匪朱老五洗劫黎阳,没弄到什么钱,就扬言放火,贾宅主人贾日华自愿留下守宅,并劝朱老五收手,最终壮烈牺牲。土匪感其仁义,撤出黎阳,贾宅也得以保存。贾宅有许多圣贤画像,如程颐、程颢、朱熹、詹天佑、黄宾虹、胡适、俞德奎、程大位、李文俊等。程大位是数学家,李文俊是“焰火大王”,俞德奎是古玩修复家。
目前的贾宅正在维修。
黎阳水巷的转弯处一所房子爬满绿爬山虎,其藤有六寸粗,也有五叶爬山虎,大约是扩散而来。
镇海桥的重修碑文是在靠黎阳这边。这所2020年被冲毁的建于嘉靖年间的桥梁突然之间不复存在,牵动了很多的人的心,又在极短时间重建,从国家文物局到安徽省文物局到黄山市人民政府,皆有功焉。
在黎阳,我看文峰桥就在不远处,自然不能错过,于是步行到大桥,在文峰桥的北面,我不知另外一所大桥就是横江大桥,我觉得文峰桥下应该就是率水。
从黎阳水街过文峰桥,这里有地标“滨江花园。”文峰桥西有河柳雌株,刚飘絮。桥东一棵旱柳,有上百个黑蚱蝉,鸣声阵阵。有的黑蚱蝉,我伸手就可捕捉到。
为了搞清文峰桥上北面另一座桥的桥名,我决定冒着暑热步行前往。经过滨江花园,看到《珠心算》和《夜泊秦淮》两座雕塑。前者是以程大位为主人公,后者是以唐朝诗人张继为主人公。
据说,2019年底,徽州姑娘方巧娟回到家乡屯溪,她邀请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张大生和国画家、数字雕塑家史抒青等国内权威专家,多次来屯溪进行考察创作,最终“夜泊屯溪”“桃花流水鳜鱼肥”“新安江山白鹭飞”“珠心算”“徽戏情韵”等13组雕塑正式在屯溪区南滨江景观带亮相,这些融合了徽州人文、民俗文化的雕塑与新安江景交相呼应,成为许多游客来黄山游玩的热门打卡点。
走到鹿鸣亭,我看到一副对联:
万里鵧臻欲借徽风偕盛事,几番砥砺好将大任待斯人。
这副对联有些意思。
鹿鸣亭对面有一棵油柿,柿子不多,油光发亮,有毛,比柿略小,树皮白色多,有少量的黑色树皮,和柿明显不同。
桥名最后由滴滴打车出租司机确定了,是横江大桥,由于时间关系,黎阳大桥我就没走了,这次算是把三江口横水彻底弄清了。
该回汤口了,到了黄山客运总站,不到四点,四点半是最后一班到汤口的车,回汤口,沿途有不少隧道,有的隧道大约有三公里,很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