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自然文学课笔记(五)
(2022-04-15 09:52:37)分类: 学生小说评论和作业 |
王晗宇
出了主教门,老师并没有带我们径直向前走,而是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小院子里。院门毫不起眼,进去却别有洞天。“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诗经里描写的古老植物此刻就在我面前,小小一株,惹人怜爱。不知千年前《唐风》里那位失去丈夫的女子是不是看到这样的乌蔹莓,顿生无限愁思的呢。除了这乌蔹莓,这小院子里还有挺拔的棕榈、鲜嫩的水芹、清凉的薄荷等等,原来,只要细心观察,平常景物亦有无限意趣。
离开小院子,远远看去,对面的草坪上似乎有星星点点的白色。走近细看,才知道原来是一种小小的花。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点地梅,也叫清明花,清明前后,它就会开满整片草坪,像是飘落一地的梅花,又像繁星点点,别有姿韵。这片草坪上除了开得正盛的点地梅,还有一种诗经里的植物——白茅。“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它繁殖能力极强,“几番除不尽,茎断根又生”,从几千年前初春的田野上一路生长,繁衍生息,连绵不绝,躲过了农人的耒耜,在文人笔端摇曳生姿。
调转方向,我们的视线被路边的绿色所吸引。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刚发新芽,嫩得像能掐出水来,真可谓是青翠欲滴了。经过老师讲解,我们才知道这些并不是同一种树,它们同属于槭树科,有长相接近的五角枫与三角枫,也有高大的重阳木。因其重阳过后树皮脱落呈红色,所以又被称之为乌杨。
见识过青绿的乔木,我们又将目光投向脚下。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片背阴的灌木丛中,在这儿意外发现了小时候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蛇莓,奶奶总是让我小心,离那红艳艳的果子远一点。童年的警告这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导致我现在尽管知道它无毒,却依旧对它敬而远之,总觉得在那绿叶红果的掩映下,会有一双冷血动物的眼睛盯着我。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千百年前的一个寒食节,暮雨潇潇,春草垒垒,乌鸦聒噪,纸钱纷飞,一片萧瑟中,曾经灿烂茂盛的甘棠与白杨,如今成了生离死别的见证,好不令人唏嘘。今天的我们或许无法体会诗人当时的悲恸,却仍可以在棠梨花身上瞥见一抹大唐的残影。
还未从棠梨背后的离愁别绪中回过神来,一阵微风拂过,清香满溢,原来是琼花开花了。走近细瞧,才发现那白花暗含乾坤。周围一圈挨挨挤挤的象牙白色形如花瓣的并不是它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花苞片,里面一圈细小却满含花粉的花蕊似的小花才是它的花。植物的巧思,真让人惊叹。
迟迟春日,融融春景,疫情将我们困在了一场无法挣脱的春日里。然而静下心来细心感受,这春日亦是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