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2010-10-07 17:15:55)
标签:

杂谈

10年10月日记(1017日)

 

101

今天阴,有小雨。七点半起床,在食堂吃了两块锅巴,然后在校园溜达。看了两株皱果苋后,又到一栋楼后辨识蔊菜属的植物,觉得那种基生叶下部羽裂,幼苗成片铺散开来的植物是无瓣蔊菜的可能性很大。这块阴湿地有掌叶半夏,更有许多附地菜的小苗,在簇生的附地菜中,个别已经有花苞,不知能不能开出花儿。

又发现校园里两株土人参,看来,这种植物很有可能归化。

下午,上大蜀山,是从小路上的山,那是一条通往1613微波站的屋后的密林中的小道。林中的一棵毛脉显柱南蛇藤不小,扭结到空中,争夺光照,多么强韧的生命力!前山有一棵朴树,在桑树和显柱南蛇藤之间,歪歪斜斜地抽出枝干,几次扭结,如螺纹,真是别致。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扭结如螺纹的朴树

这次上山,在植物上有一点发现,那就是区分了豨莶属的两种植物,豨莶和毛梗豨莶。在前山时,一棵无患子迷惑了我,偶数羽状复叶,纸质,树干光滑,叶子比较大,我以为是黄连木,还好朋友帮我纠正了。蝴蝶只看到酢浆灰蝶、宽边黄粉蝶、青凤蝶。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无患子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豨莶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腺梗豨莶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毛梗豨莶(拍于琅琊山)

看到的鸟有乌鸫、大山雀、发冠卷尾等。

102

今天到南艳湖观鸟,看到水面上有白鹭、苍鹭、凤头麦鸡、小、以及两个一动不动在水面上休息的翅膀鸭或者是罗纹鸭。

白鹭飞翔,一群凤头麦鸡(大约有20只)飞起又落下,一只孤零零的黑水鸡在水中间游来游去,水中的几只苍鹭总是不动,它们在静候佳机。这种鸟能为食物在一个地方等候一个多小时,故有长脖老等的称号。和牛背鹭、白鹭、夜鹭等水鸟一样,它喜欢在靠近水边的树上营巢,有时,一棵树上有10多对苍鹭在上面繁殖。

在植物辨认上,我确认了五节芒,看到长鬃蓼开出的粉红的小花很漂亮。科大的一位同学注意到一种蜡蝉,捉到一只螽斯,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仔细看便可以发觉,它的身甲没有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能够发声的是雄性,雌性能接受声音。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五节芒

对葎草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在把葎草归为桑科大麻亚科。葎草是雌雄异株,雄花是7月开花,圆锥花序;雌株是8月开花,9月成熟,花序是穗状花序。

我们在南艳湖杂草丛中穿行,回来才发现鞋上沾有多个大约是扁平莎草的果实。

虞磊带了自己家中的一只鸽子,告诉参加这次南艳湖观鸟活动的孩子,鸟不同于冷血动物青蛙,鸟是温血卵生,有羽毛。如果要补充说,鸟用后肢行走,前肢一般变为翅膀,用来飞行。因为鸟一般用喙从土壤中取食,所以它的嘴狭长尖细。

103

早上在校园散步,进一步区分牵牛花和瘤根甘薯,牵牛花的缠绕性的茎有长毛,瘤根甘薯无毛。

看到一只白头鹎在吃荷花玉兰的红色种子。鸟的取食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变化的,比如广玉兰还没有传入中国,在中国活动的白头鹎就吃不到这种种子。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木兰科的种子是白头鹎秋天进食的对象。

中午去科大校园的花房,复习各种栽培植物。这里有一株万年青已经有了穗状花序和花苞,它的花是绿白色,浆果球形,桔红色,内含种子一粒。但我未见过它的花和种子。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万年青

秋海棠开花了,有白花,有红花。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秋海棠

科大校园的紫荆全部齐刷刷地被剪掉,只留露出土壤的一点茬口。作为园林灌木,要控制它的高度,必然是这样。

下午在家上网,想一些草木的事情。一只银喉长尾山雀飞到我家窗前的枫杨树上,跳上蹿下,机灵活泼。

傍晚,出去买菜,见天上有两百多只灰椋鸟。椋鸟开始集大群了。

夜里,读《江西日报》电子版923日的《小出生记》,饶有趣味,这种被老百姓称为“水葫芦”的水鸟,在7月下旬到八月初产卵、孵化出鸟,记者和影友记录了全过程:

每天清晨和傍晚,气温相对较低,小夫妇就把盖在蛋上的树叶掀开,轮流孵蛋;正午,酷热难当,它们就把树叶盖在蛋上,每隔一段时间给蛋洒水;每当有小小出壳,小夫妇赶紧将壳衔到离窝20多米远的水塘中扔掉,以免蛋壳的腥味吸引天敌危及小小(这段话经过我的编辑,纠正了几个叫法的错误)

104

今天,按原定计划,鸟会和江淮晨报将共同开展国庆期间登合肥最高峰的活动。因虞磊同志感冒,我临时受他委托,代表他出席这次活动。江淮晨报记者杜华柱组织市民参加这次活动,有19位市民报名,三位市民参加,其中一位带了女儿。

我这次才知道,浮槎山通往大山庙的道路比较完整,9月份,我没有过王铁浮槎山茶厂,故未完全接近主峰。这次算是大功告成。浮槎山茶厂的建筑可能是六十年代的,后门的装饰是铁门框中镶嵌有五角星,屋顶还有烟囱,可以够得上文物了。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大山庙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浮槎山茶厂

山上的茶有的开白花,有的已经结果。

第一次在合肥看到线叶蓟,还注意到有可能是某种卫矛杂生在枸橘中。山上的开穗状白花的晚红瓦松、长得很茂盛的天胡荽、叶子很大的日本堇菜、茎节粗壮的大油芒和五节芒、山下的旱柳,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线叶蓟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开花的晚红瓦松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天胡荽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大油芒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旱柳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有可能是某种卫矛杂生在枸橘中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日本堇菜

我在《中国植物志》电子版上查不到日本堇菜的文字,查《浙江植物志》,原来,它是国内的新纪录,它的近似种是毛果堇菜,无地上茎。日本堇菜生于山地林下或溪边阴湿处。

我应该看见了大红蛱蝶,有一张它的模糊照。

大红蛱蝶又名赤蛱蝶。属鳞翅目,蛱蝶科。体粗壮黑色,翅面黑色,前翅顶角有4个白斑,中央有1条红色宽横带;后翅外缘红色,内有4个黑色斑,臀角黑色。喜访花,吮吸树液、粪便。飞行迅速,不易捕捉。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中南等地。幼虫以榆、苎麻、榉等叶子为食。南京、上海、杭州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草丛、灌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成虫白天飞舞、交尾、产卵,卵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有群居和吐丝结网习性,幼虫喜食幼芽嫩叶,喜在顶梢吐丝缀叶成稀疏的巢,在其中取食, 9月幼虫老熟,将尾端的臀刺钩缀于叶上,呈倒悬挂状,再蜕皮化蛹。10月可见此蝶在林间和花卉丛中飞舞,随着气温下降,寻找合适的场所准备越冬。

虞磊告诉我,他曾经养过大红蛱蝶,每年秋天,大红蛱蝶会从北方飞往合肥,它们在合肥过冬,春天产下它们的第一代,然后再飞走。想不到,这种蝴蝶是迁徙的。

105

今天早上出门遇到4只狗,一土狗,一小鹿犬,一可卡,一小鹿犬和吉娃娃的杂交成的串。我没有想到,可卡也是断尾的。小鹿犬和吉娃娃的杂交的串体形比吉娃娃大,全身是小鹿犬的棕黄色。主人告诉我,吉娃娃前额是软的。

106

早上出门,欲往科学岛观鸟。在西园,遇一老年妇女跟着六岁的吉娃娃散步,我看小狗的体形比一般吉娃娃大,就问老人家是否为土狗,主人不高兴,土狗不值钱啊!但这条从头部的白斑和体型看,应该是柯基。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柯基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可卡

到科学岛,大家在一起等人的时候,我到英国梧桐后看鸟,见一株榔榆挂果,它的花果期是810月,今年是看不到它的花了。中国的盆景艺术中,喜欢以榔榆造景。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榔榆

大蜀山不少榔榆,到了冬季还能看到一树的果实和叶子。小时候,祖父在门前种过一棵榔榆,到春天时,我常捋下它枝条上的叶子给猪吃。但我曾未注意到它也开花、结果。在2007年,我在科大校园见到这种树木,也不知它是故园中的植物。

看鸟况一般。集群的灰椋鸟在高大的树木上栖止,银喉长尾山雀成小群在林间穿梭,八哥、灰喜鹊、山斑鸠,都是菜鸟。于是,我失去兴趣,回家。

在利民站确认了绵毛酸模叶蓼,叶子的背面是白色的,有毛,茎节膨大,有托叶鞘。

10年10月日记(10月1—7日)

绵毛酸模叶蓼

到安大后,见一伙子跟着两岁半的可卡散步,这小家伙毛一身棕黄色,与昨天我见到的黑白两色的可卡(英卡)不同。

安大狗的品种真不少,晚上又看到四种:黑贵宾、柯基、白色的京巴、土狗。白色的小京巴比土狗小,还往土狗身上爬。

107

上午在校园鹅池边见一中年人带着自己的雪纳瑞犬散步,这狗也是断尾的,身躯接近于正方形,背部的毛被剃掉了,头部和腿部还看到长鬃毛。它源起于15世纪的德国,是唯一在梗犬类中不含英国血统的品种。主人告诉我,小型犬如果有长尾巴就不协调,断尾是为了美观。

校园里有四、五只串串集结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