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in the air的中年男人
标签:
情感 |
中午在家,一碗腊肉豆豉炒饭,太辣,于是倒上最后的一点红酒,把饭吃完——这其实不是很好的组合,因为全神贯注看《Up in the air》,没功夫烧水了。
这是一部让我嘴角挂着笑看完的片子,没有前几天看的《关于史蒂夫的一切》那样的爆笑,但真的是一直微笑着——是会心笑着看完的。
尤其是在最后克鲁尼回到他的家里,我彻底看见了自己:空荡荡的超简洁装修,什么都空荡荡的,打开冰箱,全是酒。
我曾经也是那样,握着一堆航空公司的会员卡,飞,飞,飞,想着能攒多多的里程,不过没他那么变态,非是为了什么等级的会员,我只是想能换几张机票而已——2009年的飞行成绩是换了四张机票。
不过,去年从北京回到广州后,基本就不飞了,消停了一段时间,又隐隐怀念飞来飞去的时候。这样的心态和克鲁尼是一样的:不想承认自己是孤独的,就是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做,到另一个城市,至少会有短暂的忙碌让自己兴奋一下,也就冲淡了孤独。
偏偏这样的方式是一种慢性病。
这个好莱坞的钻石王老五在离开女友家的时候,落寞的表情让我都觉得很心疼。我想知道,克鲁尼本人,在好莱坞混来荡去的这个老男人,是否也有过这样一刻——决定投入感情,确碰到了欺骗和紧闭的大门,然后一个人落寞而去。
如果不是这个结尾,《Up in the air》将最多是一部二流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克鲁尼这个性感老男人的演出,但片子的最后四分之一让它脱俗。
电影是脱俗了,但现实社会不会。
下班的时候,接到K的电话,发泄般地跟我说她今天的遭遇。
K和我是同行,工作中认识中年男M,M开始约K,从年前一直约到年后,K其实对M印象还不错,但因为春节假期,节后忙等等就没赴约。前几天,K从圈子里听说M是有家室的人,并且有个儿子。但因为和M非情非友,也就懒得挑明。
今天傍晚,M又来约K,并且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K问他:“你是不是已经结婚了?”M说:“这个很重要吗?”K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我搞不懂你们这些已婚男人在想些什么?不觉得这样不对吗?”
接下来,M发表了洗脑式的宣讲:“你可以不搭理我,但不能这样侮辱我。你知道婚姻中两个人的状况是怎样的吗?你知道很多夫妻没有离婚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吗?你以为以后就不会遇到?”
“男人做到他这份儿上,真太可悲了。”这是我对K这个故事的陈词。其实,那个M,甚至不如那些找小三儿的,情人的,嫖妓的,哪怕是那些在婚姻中长期准备“备胎”的,也比他强(当然,这也够恶劣的)。
他没有勇气放弃破碎的婚姻(姑且说他的婚姻确实破碎了,而不是使用那些骗小姑娘的老桥段),他也没有勇气相信自己在离婚后,还能有新的归宿和感情。他只是在深深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一切能力,于是想找到一块港湾暂时躲避,从别人的青春里找回逝去的青春,或者,男性能力、魅力。
年前看《暗笑》,然后写书评,也说道中年男的问题。
这群人就非要打破点什么,挑战点什么,才觉得自己余热未了吗?
其实,中年男有中年男的味道,比如最近我突然狂热喜欢休·格兰特,克鲁尼也不错,除了他的对华态度外。
不过,千万别猥琐,男人的猥琐恶心力度和年龄是成正比的——同一件事,同样的尺度,年龄越大,真的就越让人觉得恶心。但男人的绅士度确是反比,同样的举止,年龄越大,让人感觉越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