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放本《小团圆》

标签:
文化 |
书是昨天拿到的,说来挺惭愧,是因为最近看这三个字的曝光率太高了,好奇心作祟,才去查了查,“小团圆”是个什么?
当知道了原委,立即去当当买下了这本书。
周六送书的来,我正在Westin专访一个全球500强的副总裁,电话疯响,只好很不礼貌地接了电话,让送书的同学次日再来。就在这天晚上,同事如此跟我描述这本书:“看了三遍开头,都没勇气和耐心读下去。”不过为了不打击我,她补充了句:“可能是因为当时看的是香港的竖排繁体字版本。”
因此,书送来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兴奋感——如果是过去,我会在付钱后,立刻转身回房间,刷刷刷撕掉包装,左右翻一下,然后在每本书里都签上自己的名字,购书时间。
今早的厕所时间,这本书才被我脱掉衣服。
其实有另一个原因:我对张爱玲不太有兴趣。
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对读小说的兴趣也不浓,其实也并不是针对张爱玲。
张爱玲的小说,在大学的时候读过两部,《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读这两部的原因还是因为要改编或排演话剧。《红》当时被我改得几乎已经没有了张爱玲的影子,甚至没有人愿意演红玫瑰,是我自己上阵的。不过,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想我能改得更好,而不是一个大二女生的“旗袍视角”。
《小团圆》我是打算读下来,想和今年读过的另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女作家小说《上海王》做个对比,也是为自己年底的小说作准备(目前有出版社约,但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下来)。
《上海王》还没看完。年前见虹影后,买了这本书,想看完了再去找她,但一直搁浅——虽然读过的部分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好吧,我应该静下心来把这些作品读完。
不仅仅是张爱玲,作为一个文科女生,我没读过琼瑶、席娟、张小娴;没读过古龙、金庸;四大名著唯一读完的只有《水浒》;其他国外名著就不用提了,如果算上家里摆着的,而不是读完的,估计能有五本。
小时候读什么呢?读《十万个为什么》,那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书,被我从小学读到中学,有了修订本后,发现我读的版本里有很多错误,我还找出来校对,自己标注上。这套书在我这个毁东西大王手里,一直被珍藏,但后来被好心的爸妈送给了一个妹妹,心疼死我了。
可能就是因为书读得少,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一般,一般到一个文科考生,150分的语文高考,只考了70多分——看到这,你就应该不奇怪为什么我博客那么多错字了。
现在我每个月大致保持三到四本书的阅读量,只是小说读得相对少一点,而且大多只能算是“翻翻”。这一个月来,看的书是《万历十五年》、《这个世界会好吗》、《黄仁宇回忆录——黄河青山》,小说看了《离婚未遂》。这几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这个世界会好吗》,打算下个月再读读梁漱溟先生的书,还有他提到多次的王阳明。
但愿这本《小团圆》不会跟我书桌上的某些书一样,一摆摆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