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机多时
国际权威调研公司IDC称,2005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总销量达到6530万台,占到了全球PC销量的31%,较2004年增长了33.5%。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200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笔记本出货量以43.9%的速度递增,IDC还预测,未来5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杨伟强认为,这些市场信号的出现表明2006年将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一个拐点。“笔记本电脑定价结构将打破现有以商务和公务为基准的格局,逼近以台式PC的价格区间,笔记本消费必将出现一个井喷式增长。而由于本土厂商占领了产品核心技术,成本和售价大幅下滑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因此,2006年也将成为‘中国笔记本元年’。”
杨伟强向记者介绍说,台湾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一直以来在全球都有着比较强的优势,而随着台湾等笔记本的生产研发逐步转移到内地,笔记本的产业链也随之逐步形成,这也导致了笔记本价格的下降。这样的发展事态非常向当年的彩电市场和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并由此推论,笔记本的本土化时代即将到来,而笔记本的“土洋大战”也即将打响。
而事实上,台式机利润的下滑,僧多粥少的市场状况越来越明显,国内外强势电脑厂家的垄断优势,以及笔记本市场的前景也是厂家们转战笔记本市场的重要原因。目前在中国笔记本市场上,IBM、联想、DELL、HP等前10品牌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分额,余下的10%市场有50多个品牌在争抢。据业内人士称,5%是电脑生产厂家的生死线,因此,2006年对于TCL和其他的“10名以外”笔记本厂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错过了2006,再想在笔记本市场漂亮翻身,恐怕不易。
在今年1月,英特尔在全球同时发布了“双核迅驰”(Napa)技术平台,TCL等国内厂家第一时间发布了基于该平台的产品,反应速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品牌。这个技术平台的发布对力求突破的国内笔记本厂家而言,更像是一声起跑枪响。而在这一枪后的2006,中国笔记本市场必将呈现出“万马齐奔”的壮观景象。
面对如此内外夹击的市场状况,外表温顺的杨伟强脱去“羊皮”,也就成为了必然。
与狼共舞
身处“狼堆”的杨伟强想争得一席之地,首先就要变成一匹狼。
刚开始操作TCL电脑的时候,杨伟强把联想尊为“老师”,他认为那个时候TCL电脑和联想的差距,就像是有人想做电视机和TCL的差距,还曾经买下了100本《联想为什么》仔细研究。而今天稳居国内PC头把交椅的联想更像是TCL电脑面前的一座山。虽然杨伟强不愿承认联想,或者是HP、DELL等任何一家厂家会成为左右TCL电脑发展思路的向标,任何一座山也都不是不可逾越的,翻越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但是阻碍和比较大的距离还是摆在TCL电脑的前面。
杨伟强坦言,TCL的品牌知名度,一次提及率还是比较低的,之前TCL电脑的成绩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远没有达到自己和公司的目标。因此在今年的笔记本市场,TCL集团报以了重望, TCL电脑市场总监包文青向记者透露,TCL电脑将在今年大力推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将不再成为业务重点,但公司将通过拓展四六级市场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从TCL做电脑开始,行业内就对TCL的强项——渠道提出了质疑,家电化的渠道是否能够支撑IT业的市场需要?从1999年自建渠道开始,TCL电脑就做出了诸如“聚龙计划”的渠道改革和尝试。杨伟强认为,今天TCL电脑的渠道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TCL电脑的经销商渠道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天到发布会的有很多国内顶尖的IT渠道商,他们将成为TCL笔记本发展的合作伙伴。”包文青也表示,TCL电脑此前通过接收原长城电脑销售渠道,以及与国内华硕最大代理商神州海天合作,已初步完成了渠道方面的整合。同时,TCL将与国美、苏宁等家店卖场合作,全面进军家电卖场。
当笔记本电脑从“炫耀期”产品走到“普及期”产品,购买要素的先后排列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价格与性能显得格外重要,接下来消费者考虑的是产品的外观工业设计以及品牌。“购买要素的改变促使产品发生改变。”杨伟强在解释现阶段TCL笔记本的产品重点做出说明:“另外,服务体系也发生着改变,当产品进入了普及期后,快速的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对于台式机而言,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含量更高,消费者对笔记本的质量要求也更加挑剔,而笔记本电脑厂家的自主研发力量、产品款式、上市速度和价格波动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也很大。为此,2003年起,TCL就与Intel共同建立了3C联合实验室,并且组建了200多人的研发团队,力求在外型、配置和功能上能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杨伟强用数字解释TCL研发体系时说:“我们去年在PC的整体投入超过了7000万元,现在的研发工程师超过两百万人,服务体系人员超过四百人,具备笔记本维修能力的一级代理商有15家,二级代理有35家,整体覆盖了258个城市。”
在“笔记本元年”到来的时候,一起迎接的有包括TCL在内的几十家国内笔记本生产厂家,理论上说,大家所面对的环境和市场情况是相等的。但是杨伟强认为“环境和机会对大家来说失公平的,但是各个厂商对竞争元素发生变化的感觉和能力是不同的。”
这样面对着一个行业,出现众多厂家一拥而上的场面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并不陌生,杨伟强认为大家都能看到机会,一起推动一个产业的进程是很好的:“但是如何将根基打得稳健是很重要的,国产品牌的崛起不能仅仅是依靠价钱,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是能够靠价钱树立的。”
野心勃勃
会上不断有人问到杨伟强对TCL笔记本的市场预期,他一直缄口不谈具体数字,只是在谈到“生死线”5%时,杨伟强笑着说:“5%根本不是我的目标!作为战略进攻来说,规模的成长确实重要,但是我们更在意的是产品的公信力、品质保障和品牌美誉度。从TCL电脑近年的业绩看来,5%不是我的目标。”
在TCL集团的2006年誓师大会上,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就曾表示,今年是关系到TCL能否走出低谷的重要一年,而集团制定的战略则是聚焦消费电子、通讯、计算机。在2月22日的发布会上,除了在台上发言的杨伟强外,TCL还有包括3位副总裁在内的11位高管也到会庆贺,充分显示了TCL在2006年对PC业务的厚望。
“我们选择在2006年实现PC业务的突破是之前积累和准备的结果,与今年的双核推出等没有直接原因。2006年是TCL的出击点。PC业务的运营成长非常快,集团在品牌和财务上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支持。”2005年TCL在曾经的创收项目多媒体和手机业务上折羽而归,仅上半年就亏损了13.68亿元,但是电脑业务却完成了21.5亿元的销售任务,并且赢利1.5亿:“今天是我在IT行业里的第八个念头了,我们由弱小到壮大来之不易。我非常重视这次机遇,这让我们在TCL整体中能够扮演重要角色。而我将会来引领这次改变。”
前一篇:韩晓鹏:雪上刘翔的商业未来
后一篇:累,我真的累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