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社会生活端午节杂谈 |
分类: 怪梦日记 |
我包的粽子
在中国,每年我们家都要过端午节,在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过端午节更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那时候没有肉吃,妈妈也要想办法放点肉在酥肉里。每逢这一天,妈妈一定放下手里农活,在家里做酥肉。我常常站在妈妈身边,看妈妈揉酥肉的粉,这就是我学会的缘故。那时候日子艰难,我们家都是用麦粉来做,就是我们乡下人说的“麦粑”。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那里真正的酥肉呢,一般是用部分麦粉,部分苕粉,加入鸡蛋,白酒,以及发酵粉揉合在一起而成,然后放置一个小时(至少一个小时),等到发酵好后,把瘦肉(最好带点肥肉那种瘦肉)切成大块,然后把揉好的粉裹在肉上放入油锅里炸,这才是地地道道的酥肉,这也是酥肉名字的来历。
穷人家没有肉,吃不起酥肉,但是我们吃得起“麦粑”又名(麦坨坨)。儿时的我们非常喜欢,吃起来酥脆香,妈妈一边炸,我们一边吃,妈妈做完,我们已经吃了一半。我们这种一边看,一边吃的行为,妈妈从来不生气,每次老是做很多,就算吃上一半,还剩下一半,也不少。妈妈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我们吃得越香,她心里越是高兴。
这时候婆婆特别高兴,她可以吃到酥脆的麦粑了,除了干吃,还可以用来煮汤,把酥肉煮的很软,很酥松,吃起来也很香。炸好的酥肉可以吃上好几周,妈妈还用来待客。
我揉好的麦粉,用来炸酥肉
端午节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粽子,家乡的人都知道屈原,也知道他的故事,从小就听妈妈告诉我粽子的来历端午节这一天吃了粽子后就去看划龙舟,这一天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很快乐自由。
每家每户在端午节头一天下午开始包粽子,那时候都家里孩子多,因此每家都要包很多很多粽子。我最喜欢到邻居家去看他们包粽子。大多数是老人在家里包,他们都是老脚手,包出来的粽子非常好看,而且大小一致。
别小看我们家乡这小小的粽子,和很多地方的包法都不一样,家乡的粽子包法更需要技巧,我个人觉得更有手工艺术性。家乡的粽子顶端是三角形状,身躯是一个圆锥形,只有心灵手巧之人才学得快包得好,很多人都学不会,尤其是城里人,每到端午节大都买来吃,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包粽子。
包粽子的技术在于裹,包和捆三个过程,很多人裹出来的粽叶不是一样大小,而且裹不好粽叶会导致里面的糯米容易在煮的时候漏出来,还有的人裹好了粽叶,在顶部封顶的时候包不出三角形的形状,那就不好看,还有人前面两道工序都做到了,可是在捆的时候,要么就是捆得太紧,导致煮的时候粽叶容易破掉,有的人捆松了,煮的时候里面的糯米也容易漏出来,这样即不好看也不好吃了。
我是怎么学会的呢,还是看的功夫,加上不怕失败的练习。每次看到邻居包粽子,我就去看,看他们怎么裹粽叶,怎么封顶。妈妈比较忙,都是晚上包粽子,我就回家跟着妈妈包,有时候看邻居包的时候,我也问他们一些问题,老人们很热情,告诉我一些秘诀,这也是我很快学到的原因。妈妈看到我包的粽子,赞扬不已。第一次包出来的粽子,煮的时候米漏了出来一些,第二次就好了很多,第三次就几乎完美了。现在我包的粽子,煮熟后一点米都不会漏出来。
那么家乡的人们在粽子里加些什么呢?有些人喜欢在粽子中间加入腊肉,或者饭豆,还有其它可以加入的东西均可。我喜欢白味,就是不加入任何其它东西在里面,然后拌一点香粉(由芝麻粉,花生粉加入白糖制成),吃起来更香。也可以自制一点甜酱,健康饮食的人们这时候就可以不用白糖,而改用黄糖,甚至加入一点蜂蜜和少量水熬制而成。
来到美国,没有了过端午节的气氛,可以说年轻人都不会包粽子,人们大都是到中国超市里去购买,有的人干脆就不过端午节,或者根本就忘记了端午节。
在这里我是第一次看到他们包粽子像捆猪一样,把整个粽子包成什么形状都不是的大大的东西,然后在外面捆上一圈又一圈的绳子,里面放的东西可多了,不外乎就是两种味道,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有的有肉,有的无肉。煮出来后打开粽子里面米都是散的,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夯实。我不喜欢吃这种粽子,看起来几乎没有一点手工艺术性,哪个都可以包,但是人们还是喜欢买来吃。
可喜的是这里也有粽叶卖,可以满足不同的要求,糯米就很多了。我喜欢自己做,就算麻烦,我也要做,老公说这种习惯很好,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国的端午节,也记住中国的端午节,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和韩国争“端午节”所有权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做得对,我们几千年的端午节历史了,为什么拱手相让与韩国呢?尤其是现在中国还有端午节的节假日,更做得对,中国人不能忘记我们历史的文化习俗,这就是我坚持过端午节的原因。
由于时差,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要迟一天,昨天晚上我包粽子,老公就让小宝宝也来看,大女儿自己也来看,现在大女儿越来越看重中国文化习俗了,也更关心中国了,所以这些海外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欲望多少完全要靠我们父母来熏陶。
我曾让大女儿写下端午节的历史,带上粽子到小学去分给同学们,可是女儿说他们不喜欢吃粽子,也对故事不感兴趣,我安慰她说:“以后你上了高中和大学就会发现其实这里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那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端午节的来历,宣扬中国文化了。”
大女儿学着包粽子,我叫她先学裹粽叶,可是她老是裹不好,她说自己笨,我说这是很技术的活,需要时间来看和领悟,以及不断练习,没有学习汉语难。大女儿学来学区,最后只学到包顶部那部分,终于可以包成“三角形”了,她很兴奋,还是捆不好,一捆形状就变了。她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看我包完粽子才去睡觉。
老公很欣赏中国的习俗和文化,尤其是家教,他说中国的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是最好的家传,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这样的好家教,希望他们长大了能够学到和继承中国的好传统,同时也学到美国的好传统,那么就不愧为美中两国的连接纽带了,也是国际家庭的优势意义:那就是把两国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前一篇:妈妈们增加记忆力的方法
后一篇:女性成家和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