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大团圆里的育儿困境之一(原创)

(2014-01-29 09:02:14)
标签:

大团圆

听话

逗孩子

育儿

分类: 亲子互动

http://s16/mw690/001kyfeRgy6Ga92zSLdaf&690

(作者:罗文娟 图片摘自网络)

爸妈解放啦!

孩子有伴啦!

老人不寂寞啦!

这,说的是寒假里,双职工爸妈们将孩子放到父母身边的现象,听上去,都是好事。

但是,我的一位来访者,说到这儿,都流泪了。

这里面,有许多中国人都懂的东西。

 

1、大的要让小的。

不管孩子间发生了什么,大人们很容易是一道口头禅:“做哥哥(姐姐)的要让弟弟(妹妹)”或者来一个传统文化典故“孔融让梨”。

这对于第二代们都带着第三代回家的孩子,不亚于是导火索。

 

我的孩子在她姑姑家,发现,她哥哥(指她姑姑的儿子)非常敌视她。经过共情才明白。我的小姑子是个相对传统的人,而且,很爱棉朵,不管他们发生了什么,都拉着儿子训一阵:“妹妹更小,要让着妹妹”,诸如此类。(当然,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的,牺牲自家的,决不委屈别人)

关键在于,孩子委屈啊,我重视了这事以后,小哥哥才气哼哼地告诉我:“讨厌死了,不管什么事,我妈都骂我,凭什么啊。”

“嗯,你很委屈,又没办法说过妈妈,所以,对妹妹就讨厌上了,是么。”

果然,一席对话道出了其中的原由。

 

大的让小的,如果是自发产生的,那么,是很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同时,如果被强行给出后,就是一种压迫,在孩子那儿,会变成一种曲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的孩子会找准一切机会,找小的报复回来,那么,大人们就只有继续灭火和高压的份了。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升级为大人的不和。

(从心理学的角度,越是强迫性要求“大让小”的家庭,往往第二代间就有过往的积怒,到了第三代,会更加提倡“大让小”,从而,在孩子的争吵升级为大人的争吵时,解放过往的怒气。)

 

2、要听话。

让孩子听话,几乎快成了比传统美德更美的美德。

回到了大团圆的家庭里时,这种听话,就更加“专制”:

孩子不愿意——》不听话。

孩子不喜欢——》不懂事。

孩子反对——》要好好教育了。

孩子反抗——》天啦,太不懂事了。

短短的三个字“要听话”,淹没了孩子的内评系统,“要听话”的后面,还有一句没说出来的“不听话不是好孩子”。这是非常精典的外部评价系统。

 

3、弟弟比你乖

这个,是重量级的杀手锏。

第三代的几个孩子间的对比。“你看弟弟这么乖,你这个做哥哥的……”“你看弟弟这么懂事,你这个做姐姐的……”“你看哥哥会这个……”

在存在价值与个人欲望间,任何人都会选择保有存在的价值,更何况本身就依附于成人的孩子,更何况内评系统还没有建立的孩子。

所以,在对比的外评性环境下,孩子往往看不见自己的不愿意,不喜欢,而是直接的扭曲的心意,迎合大人。

最重要的是,迎合大人带来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会让孩子痼化外评性的环境,养成迎合大人,忽视自己的心理结构。

 

4、逗孩子

其实逗孩子是中国的传统恶习,是压根不把孩子当人看的具体表现。平时这事就多。

到了大团圆时,这种逗孩子是成倍量增长的。孩子就在各级别的成人间,大叔大婶,爷爷奶奶,他姨他姑的逗弄之下,迅速变成依附的小狗状,或者反抗后成了大人们眼中的“不好玩”,孩子。

 

大团圆啊,亲情的欢乐里,有多少过往的旧有情结在煎着熬着,同时,也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旧有关系的好时机,这也意味着修复,同时,也请第二代的爸妈们注意,每个日子里,连同春节在内,孩子也在吸收和成长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